农户正在给烟叶装车(8月15日摄)。唐雪娟 摄
空山新雨,云蒸雾霭,万亩翠色烟田在清晨的雨雾中恣意舒展。近期,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青龙镇城门硐村,37岁的张朝杉和家人们穿梭在烟田中采收烟叶,叶片上滴落的晨露虽打湿了他们的衣衫,却难掩他们丰收的喜悦之情,张朝杉将采摘好的烟叶装入竹编背篓,运送到拖拉机中,看着一望无垠的烟田,历数着近年来的种种变化……作为一名烟农,在他看来,这些变化深深地影响着当地农业的发展。
冲麦村300亩烟田(7月13日摄)。唐雪娟 摄
品种之变
华宁县自然资源丰富,为了挑选出精准适配不同区域的烤烟品种,华宁县烟草专卖局组织多方力量,在不同海拔、不同土壤类型区域开展多品种种植筛选试验,从而提升烤烟产量质量,降低烤烟发病率,助农增收。
一亩地能产多少烟叶,张朝杉认为烤烟品种至关重要。烟叶最喜七月的雨季,富含水分和养分的土壤给予了烟株旺盛的生长势头,在华宁县宁州街道冲麦村的300亩烤烟示范区,张朝杉和全县400余名职业烟农观摩7个烤烟品种的长势。“品种不同带来田间表现大不相同,去年玉溪市华宁县烟草专卖局就在青龙镇做了75亩的烤烟品种实验,挑选出适宜在青龙镇种植的烤烟品种,今年我家栽的31亩烤烟就是去年品种试验挑选出来的品种,它的有效叶数、烤出黄烟率都比往年高。”张朝杉说。
农户正在采收烟叶(8月15日摄)。唐雪娟 摄
防控之变
近年来,华宁县烟草专卖局技术指导员推广使用烟蚜茧蜂“以虫治虫”。“烟叶好主要是防虫控病做得好,现在防控技术环保又先进,跟以前比可好太多了!”张朝衫的父亲表示,多年前,烟叶防虫控病一直是农户们的心头病,烟叶一旦染病染虫,就要反复背着喷药壶去打药水,成本高、效果差,还会污染环境。
一直以来,华宁县烟草专卖局坚持立足烟草、服务社会,持续推广应用“四虫一剂”技术,将生物防控技术惠及到其他农作物,达到了生物防治、以虫治虫、免疫诱抗、绿色生态的效果。
烟田中正在放飞的蚜茧蜂(5月20日摄)。赵伟 摄
土地之变
种植31亩烤烟,这是张朝衫的父亲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如今,这31亩烤烟成了张朝衫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我们家种烟叶的‘法宝’多得很,除了这台拖拉机,还有旋耕机、覆膜机、中耕培土机,过去凭力气,现在靠机器,从栽种到采烤都有农机具,31亩烤烟也忙得过来。”张朝杉拍着拖拉机说道。
近年来,华宁县将土地集中流转与农机农艺示范乡镇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统筹结合,打造烟叶种植万担乡2个、千亩村30个。
华宁县青龙镇红岩村的烟田(7月18日摄)。唐雪娟 摄
“以前烟叶采收完,土地要么闲置,要么随便种点农作物,基本上没什么收成。”张朝杉表示,为了增加农户收入,实现烟田用养结合,华宁县烟草专卖局积极引导农户进行烟后荞麦种植,打造万亩“粮食+烤烟”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协助农户与农业公司签订种植协议,保证农户荞麦销路。
与此同时,300亩烟田里,八月下旬与烤烟套种的鲜食玉米种子的嫩芽已出土,这些玉米将在11月底播种荞麦前完成采收,也将成为农户增收的又一途径。(完)(唐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