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11月21日电(王毅楠)11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天津举行。大会特别设置“产学研高峰论坛”,各界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在会上发言讨论,引导产、学、研联动,引领医学转化前沿。会后,新华网记者对与会嘉宾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肿瘤肺癌事业部负责人刘明进行了专访。
刘明表示,本届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规模空前,不仅汇聚了国内外肿瘤学界的专家学者,还包括投资研发各方面的精英人才。政、产、学、研、医、投的融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方向。随后,刘明向记者分享了他对于医药企业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等议题的见解。
以创新驱动自身,携手本土伙伴共同“加速”
“现在肿瘤的新产品从上市到被下一代新产品角逐,一般不超过5年,这对整个的产业和这个科研机构以及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谈到中国肿瘤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时,刘明表示,抗肿瘤药物的创新近年来突飞猛进,尤其是在一些新靶点和新的治疗通路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同时迭代速度加快,使得竞争环境越发激烈。
据了解,阿斯利康作为以创新为驱动的跨国药企,目前肿瘤创新药物已有 11款,覆盖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血液肿瘤和消化道肿瘤,且对新的治疗模式匹配度高并涵盖多种不同的肿瘤杀伤机制。刘明表示,2023-2027内,阿斯利康在肿瘤领域预计可实现6款新药以及40余个新适应症的上市。
除了注重自身创新,阿斯利康还积极与本土伙伴合作研发,以“中国新”打造“全球新”,推动加速“自主创新”。在刚刚落幕的第六届进博会上,阿斯利康携手亚盛医药联合开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线疗法的注册临床研究,与石药集团就肺癌靶向联合确证研究达成合作以期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以患者为中心,关注创新药的可及性
“以患者为中心是医药企业的己任,药品可及性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议题之一。”刘明表示,医药创新成果转化,最后让病人获益才是终点。除了解决肿瘤患者高质量长生存,阿斯利康一直积极推进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在药品层面积极参与医保目录谈判和集采竞标,同时响应政府政策号召积极探索新药的多层次创新支付模式,包括了惠民保、商保以及患者援助项目等,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患者负担,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用得起,能够负担这些创新药。
除了为引进新药惠及患者不懈努力外,阿斯利康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肿瘤疾病的诊疗水平。刘明介绍,阿斯利康正积极与相关专家探讨如何能更好地助力我国肿瘤患者的早诊早筛、精准诊断,支持把各个瘤种的质控和诊疗流程以指南的方式落实到医院,以提高临床治疗标准,让更多肿瘤患者在早期就能被发现并接受规范诊治。
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塑造“政、产、学、研、医、投”有机联合
面对创新加速、竞争激烈的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医药企业发展的基石。在刚落幕的第六届进博会上,阿斯利康已宣布增加在无锡、泰州及青岛的生产供应基地投资,持续打造世界级生产基地,加码“中国制造”。同时挖掘本土肿瘤领域临床需求,打造肿瘤领域创新生态圈,不断探索覆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关爱等全病程的整体解决方案。
创新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永动能。刘明尤其强调了阿斯利康“创新三驾马车”的概念——“专家共研、产业共创、成果共融”的开放性医疗创新合作平台——中国智慧健康创新中心(CCic);定位于开放创新孵化平台,由阿斯利康携手各地政府合作共建的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 (iCampus);以及与中金资本联合发起,致力于培育本土创新、驱动医疗健康产业升级、助力中国创新惠及全球的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 (AZ-CICC Fund)。
“‘创新三驾马车’新格局,将政、产、学、研、医、投集体融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成为我们在中国创新研发赛道上持续发展、冲锋的重要动力。”刘明说。
最后,刘明表示,作为上市企业,阿斯利康将充分践行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承诺,赋能全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响应中国政府提出的“双碳”目标,在“绿色”研发、“绿色”生产供应、“绿色”运营等领域推动多项行动落地,共建医疗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