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8月2日电 题:凉山火把节:火舞狂欢不夜天
新华社记者周以航、尹恒、李晨曦
夏夜天幕刚刚低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航天大道上已是人声鼎沸、游人如织。随着88个小火堆、3个大火堆被同时点燃,木柴燃烧的声音、歌声和欢呼声、鼓点音乐声交织成一条“欢乐的银河”,人们手中的火把宛若大大小小星斗坠落。近日,凉山彝族火把节在西昌火把狂欢夜活动中迎来气氛顶点。
7月29日,西昌市航天大道上,市民与游客在欢庆凉山彝族火把节。(宋明 摄)
彝族火把节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彝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彝族聚居地区,其延续彝族先民用火把驱赶害虫、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的民间习俗,至今已传承上千年。杀鸡宰羊、歌舞巡游、走亲访友,凉山州越西县尔觉镇铁西村村民尔火约布说,家乡的火把节总是热闹非凡。“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回家来过火把节,这是一个团聚的日子。”
凉山州的火把节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民俗活动内容丰富、民族风情浓郁。7月19日,为期一个月的2024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暨“五彩凉山·夏季清凉”文旅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依托本地区特色资源优势,火把狂欢、彝族选美、巡游表演、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在凉山各地错峰、错时举办。
在越西县书古镇新华村,赛马、斗牛、斗鸡、斗羊等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热烈开赛。雨后薄雾笼罩的大山脚下,青翠稻田中,从四方而来的村民、游客穿越田垄,到达田中坝头,将竞技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因担心交通拥堵,19岁的彝族小伙沙马克达早上6点多就冒雨出发,但会场的火爆程度还是超出他的想象。“今年是越西县第一次举办这么大规模的民俗竞技比赛,真是不虚此行。”沙马克达兴奋地说。
7月27日,在越西县书古镇新华村,斗牛比赛正在进行。新华社记者 周以航 摄
在布拖县,传统火把节开幕式上,身穿彝族盛装的姑娘们撑着黄色油纸伞围成几个大圈,跳起彝族传统群舞“朵洛荷”,远看如一朵朵黄花接连绽放。成都游客王女士表示,自己今年已经在普格县、布拖县等多地体验火把节。“原本我以为火把节只有点火把,没想到还看到了各有特色的原生态习俗活动。”
古老习俗并未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抛却,而是在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中成为凉山文旅产业发展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火把狂欢、彝族选美、摔跤、赛马等民俗活动,如今都成为游人纷纷“打卡”的热门文旅活动。
彝族向来有举办选美活动的传统。7月27日,在越西县的选美比赛总决赛中,经过20个乡镇的层层选拔,男女优胜者分别被授予“金鹰”和“金索玛”的荣誉,他们也同时成为越西县“文旅推荐官”。获得“铜鹰”荣誉的阿主约布特意手持佩剑、佩戴特色首饰上台,展示了一段低沉、悠远的口弦。阿主约布表示,了解到这项国家级非遗面临传承困难,自己主动学习了四年。“参加选美活动也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彝族的非遗文化,让越来越多游客体验家乡的风光和美食。”阿主约布说。
7月27日,越西县选美比赛总决赛现场,参赛选手正在展示民族服饰。新华社记者 周以航 摄
最受游客青睐的当数围着火堆跳起的达体舞。在西昌火把狂欢夜,古老而神秘的“毕摩”(彝族重要仪式主持者)吟诵祈福后,火堆在人们的欢呼和倒数中被点燃。跃动的火光中,领舞的彝族少男少女一边用彝语大喊“跳”,一边拉起身边的游客踩起欢快的节拍。据了解,7月28日、29日西昌市共接待游客约75.7万人次,超30万人次参与火把狂欢。
7月29日,在西昌火把狂欢夜现场,群众跳起达体舞。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火把节的火热也带动了彝族传统服饰体验产业的发展。在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社区,前来体验彝族特色服饰拍摄的游客络绎不绝。旅拍店老板高威说:“这几天游客越来越多,每天最多能接待上百位客人。”大石板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俊介绍,目前村里有80余家从事旅拍行业的商户,带动许多村民返乡创业。今年西昌火把狂欢夜前后村里日均客流量可达3万人次。
行走在火把节的西昌街头,彝族小伙主动送上“都泽木撒(彝语:火把节快乐)”的祝福;越西县巡游的队伍旁,许多市民和游客合影留念。在这里,人们专注地沉浸在热烈的彝家音乐里,沉醉在壮美秀丽的风光中。
海报/视频:尹恒、周以航
视频素材支持:凉山州委宣传部、西昌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