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科技”燃动青春力量 成都自然博物馆打造文教融合新场景
中国文化报
2025-05-19 09:17:37
93.8万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简称“自然馆”),围绕“全面促进优质资源直达基层、重视和发动青年群体力量、加速现代科技融合与智慧博物馆发展”三大核心主题,精心策划一系列集科普、艺术、研学、科技体验于一体的主题活动,通过创新展览、互动体验等形式,推动博物馆文化传播与教育功能的发挥。
穿越时空,解码文物中的动物意象,探索其与人类文明的深刻羁绊……为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5月18日当天,自然馆组织开展了“馆校共建”品牌讲座“博物馆里的一堂课”直播课程《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相关专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动物与人类文明的紧密联系,该课程还通过自然馆直播平台及成都市文化馆的“天府市民云”进行线上直播,传播到多个基层学校、社区,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博物馆的优质教育资源。
自然馆一直倡导青年力量深度介入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推动博物馆的创新变革。5月18日首发上线的《探秘自然 未来生态局》原创沉浸式纸本导览,正是自然馆的青年力量结合馆内藏品资源,自主研发的一款以小组合作、实地探索、主题任务等为手段的原创探馆产品。该导览方式打破了传统参观的局限,可动手实践、可游戏、可社交,将青年群体参观模式从“单向观展”转向“深度互动”,使其成为故事中的主角,穿梭于自然馆的各个展厅,根据剧情线索寻找藏品、解开谜题。
自然馆还联动知乎平台策划“一起下‘馆’子”特别活动,围绕博物馆、文物、科技看展展开问答讨论,倡导青少年“像约饭一样逛博物馆”,像探索美食一样发现博物馆的趣味。
一系列以熊猫为主题的多元化沉浸式科普教育体验活动也受到群众青睐——5月18日举办的“科普+艺术”沉浸式体验活动“大熊猫主题摄影与绘画展——‘Hi,胖达!’”,不仅可以沉浸式观展,还配套开展摄影技巧分享会、绘画创作指导等活动,让公众在观展与艺术创作中感受大熊猫的魅力。
为适应现代科技融合与智慧博物馆发展,自然馆深化科技赋能,打造数字体验新场景。LBE大空间《熊猫的世界》VR沉浸式体验项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个性化的学习场景。5月18日,观众佩戴VR设备即可身临其境地走进大熊猫的栖息地,复刻熊猫在不同历史时期生存的场景,获悉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生长环境等知识,沉浸式了解中国国宝的前世和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