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多年以来一直稳健发展,主营房地产开发、对外股权投资和商业地产经营。”初春的北京,城建发展董事长储昭武如此告诉走访人员。
为切实落实“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作,上交所深入一线,密集调研上市公司情况。
近日,上交所带队赴北京、上海深入了解沪市房企的经营现状。记者了解到,随着各项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房企的经营和销售情况有所回暖。
政策效果渐现
刚下过一场大雪的北京银装素裹,清晨的城建开发大厦川流不息、人声鼎沸。
面对走访人员,储昭武对于公司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
储昭武介绍,“虽然近期房地产市场有所调整,但公司经营依旧保持稳健,公司销售额增长稳健,再度创造销售业绩纪录。2023年全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0亿元至7.0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随后几天,上交所和记者相继走访了首开股份和新城控股。
谈及近期出台的房地产政策,两家公司董秘均表示,房地产融资端和需求端的政策给沪市房企的融资及日常销售带来了积极影响。
据悉,两家都有若干项目进入不同城市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切实为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支持。
记者了解到,随着“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等政策发布,已有多城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落地,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速落地生效,沪市房企纷纷表示该项举措不仅为项目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注入信心。
2024年1月初,住建部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后,上市房企积极争取申请。据不完全统计,仅沪市已有近10家房企相关项目纳入地方融资支持“白名单”。
国企民企同入“白名单”
除保利发展、首开股份、城建集团等国有房企有项目纳入地方“白名单”外,民营房企项目纳入“白名单”同样不少。
例如,绿地控股、新城控股分别已有42个、38个项目纳入各地融资支持“白名单”,后续仍有项目在申请中。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出本次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一视同仁对待不同所有制房企。
同时,部分存在债券风险的房企也得到了融资协调政策的支持,如世茂股份、迪马股份均有项目纳入各地“白名单”,反映出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制以具体项目为锚,与房企本身是否出险无关,地方政府对“保交楼、保民生”工作支持力度较大。
股债融资持续推进
除了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外,沪市房企股债融资也在持续推进,为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粮草。股权融资方面。
截至目前,沪市共有21家上市房企发布再融资相关公告,其中,华发股份再融资已于11月2日发行完毕,实际募集资金51.24亿元,保利发展等四家房企已注册。另有2家房企披露并购重组方案,其中,陆家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已经实施完毕,正在积极推进配募工作。
债券融资方面,2023年以来,上交所多措并举积极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通过支持优质房企创设信用保护工具、新增公司债额度、开展“央地合作增信”新模式、引导房企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等多种方式,共支持房企公司债发行1078亿元,ABS发行795亿元,合计融资1873亿元。
实现“央地合作增信”模式下,累计达成相关信用保护合约或凭证8笔,名义本金合计22.4亿元,撬动房企融资47.3亿元。
需求端空间逐步打开
在需求端,房地产新政正陆续落地。
2023年年末,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陆续优化房地产相关政策,包括优化普宅认定标准、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下限等,北上深销售整体出现一定回暖。
根据克而瑞数据,新政落地后北京、上海第一周新房总成交面积分别环比增长46.6%、82.1%。另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和深圳新政后沪市房企两周销售金额分别环比增长约229.79%、66.22%和312.46%。
今年前两个月,房地产需求端政策仍在持续优化。
自1月27日广州率先做出限购调整后,1月30日,上海放开非沪籍居民外环以外区域(崇明区除外)的限购政策,北京市于2月6日调整通州区限购政策,取消了此前必须在通州区落户、社保或纳税满3年的要求;深圳于2月7日也优化住房限购政策。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于2月20日公布5年期以上LPR报价为3.95%,较上次下降0.25个百分点,下调幅度创2019年人民银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以来新高。
“三大工程”也进一步打开了沪市房企的发展空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沪市房企积极探索落地实施的具体路径。
据不完全统计,沪市已有17家房企涉及“三大工程”相关项目,主要为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项目。
其中,央国企发挥排头兵作用,如保利发展已参与开发城中村改造项目超130个,涉及改造户数超10万户;保障性住房项目181个,建成保障房超10万套。
同时,民营和混合所有制房企亦积极响应,除传统配建保障性住房满足安置需求外,也在逐步探索参与“三大工程”的新路径。如金地集团从人文生态等角度切入,拟打造公园型保障性租赁住宅社区,满足新市民和青年群体的住房需求。(记者 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