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虹口区“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启动大会在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举办。中共虹口区委副书记、区长吕鸣,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贾炜,虹口区副区长陈筱洁,以及上海市教委信息化处、市教师教育学院、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处、虹口区教育局、发改委、科经委、财政局、数据局等部门领导和嘉宾参会。
擘画蓝图,畅想未来
活动现场,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寅对《虹口区“上海市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规划(2025-2027年)》进行了解读。为深入落实《上海市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八大行动,虹口区的人工智能教育将着力实施三大工程:“人工智能区域课程体系建设工程”“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探索工程”。
未来三年,虹口将立体构建院、校、社联动、科学教育与智能教育相融通的虹口区人工智能课程资源体系,同时以“快闪培训”为主要手段,以“AI专员”为枢纽,扎实推动人工智能在各个学校实现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大会同步发布了12项“首批虹口区人工智能试验区重点实施项目”,由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孙磊与6位揭榜挂帅代表单位领导共同上台签约。
积极探索,智慧传递
虹口教育的第一个智能体“数智小虹” 主持了学校经验分享环节。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校长朱依黎带来了微报告《从“预见”到“创见”——曲阳四小人工智能教育的思与行》,展示了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多重举措。随后,复兴实验中学的五位教师与虚拟学生、名师数字分身同台亮相,共同演绎了情景剧《快闪式培训,沉浸式成长》,以生动的形式展现了智能时代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及虹口教师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过程中利与弊的深度思考。
创新发布,管理先行
大会发布了虹口区教育智能体导航系统(简称“HEADS”)。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孙磊表示,HEADS基于“数智虹教”云平台进行搭建,向全区师生提供一站式“安全、可信”的教育智能体应用集群。据悉,虹口区十余所学校的教师已经自发通过低代码搭建了名师数字分身、学科教学、协同育人等多个领域的100多个智能体。
大会还同步发布了《虹口区学校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暂行管理办法》。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不确定性对学校教学可能带来的风险,《管理办法》以“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为核心理念,从“发展与应用”“治理与规范”“安全与保障”“监督与评估”四个方面,“班级”“学校”“区域”三个层级对学校应用人工智能设定了标准,为勇于创新者保驾护航。根据公开信息,这是国内基础教育领域最先发布的区域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管理办法。
专家引领,协同共建
为了高质量推进试验区的创建工作,虹口区聘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贾炜、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四位专家担任战略顾问,并组建了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单位共16位专家组成的专家智库。陈筱洁副区长和市教委信息化处韩崇虎处长、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孙磊分别为战略顾问与智库专家颁发了聘书。
尹后庆会长在点评中表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是教育的未来方向。他认为,虹口区的人工智能教育试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学习方式,还将通过智能技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市教委副主任王浩指出,教育的智能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更是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希望虹口区能够先行先试、勇于探索,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最后,由吕鸣区长携六位领导嘉宾共同按下了虹口区“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的启动按钮。
结 语
随着《行动规划》《管理办法》、HEADS平台以及首批100个智能体的发布,虹口区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未来三年,虹口区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在学生成长、师生发展、评价改革、科学治理等场景中多样化、大规模、常态化、实效性应用,建成以人为本、具有虹口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