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什么?
你用什么来定义一年呢?
对于我们来说,
每次从南方飞回北方,
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宋人寒汀落雁图轴(局部)
故宫博物藏
对我来说,
每一次结冰,
都意味着一年即将结束。
故宫博物院外的筒子河
对我们来说,
每过一次生日,
就长大一岁啦!
明人婴戏图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对我来说,
一年有365天,
人们把我翻到最后一页,
一年就过去。
1935年故宫日历
故宫博物院藏
所以......
“年”到底是什么?
你知道吗?
“年”字的诞生距今已有大概3000年历史了。
想了解“年”字的意思,
可以先从字形入手。
这是3000年前的“年”字。
如果你熟悉甲骨文中“禾”与“人”的写法,
就能一眼看出,
“年”其实就是人在背着禾的样子。
在商代,“禾”指的是谷子。
当庄稼成熟,
人们在农田收获,
将收得的庄稼背在背上。
由此可见,
“年”原本的意思是谷物成熟。
人们看到谷子一年一熟,
到了周代,
人们逐渐把谷子播种成熟的一季周期
表示为时间单位“年”。
古代中国是以农为本的国家,
庄稼的收成受历代统治者重视。
殷商甲骨中
就能见到大量占卜庄稼能否丰收的卜辞。
例如这片故宫博物院藏的甲骨,
记录了占卜询问
使用不同祭祀仪式和献祭动物等
来祈祷丰收的情况。
中间这条“卅牛,受年。”
意为占卜询问用三十头牛祭祀,
庄稼能否丰收?
这里的“受年”二字
是甲骨文中常见的组合,
表示年谷丰登之意。
有时,
“年”和“禾”表示相同的意思。
因此甲骨中能见到
用“禾”代替“年”的情况,
也可见到“受禾”的记载。
那么当时,
人们都在种植什么作物呢?
黍,
就是其中重要的农作物成员之一。
黍的种子呈淡黄色,
去皮后则被称为黄米。
故宫博物院藏马衡捐赠甲骨中的“黍”
我国栽培黍的历史悠久,
考古学家在北京东胡林遗址
发现了一颗碳化黍粒,
距今已有约一万年。
所以甲骨中也常见“受黍年”的搭配,
与“受年”的意思相似。
通过考古发掘,
我们得知自新石器时代起,
人们就已经开始人工培育作物。
到商周时期,
用于耕作的农具已经发展成熟。
耒(lěi)
则是殷人整理土地用的农具,
以木质为主。
虽甲骨文中未见耒字单独成字,
但它却作为偏旁部首出现在其他甲骨文中。
种植庄稼,
免不了虫灾。
虫子们啃食成熟的庄稼,
导致百姓颗粒无收。
民以食为天,
因此商王还会占卜问到蝗虫是否会聚集成灾,
是否会对农业产生影响。
田中的庄稼经过一年的时间从播种到成熟,
收获的谷物不仅能食用,
还能做成佳酿。
商代贵族沉湎于酒。
人们不仅在生活中日常饮酒,
还在祭祀活动中将酒作为重要的祭品。
商人一定程度上因酒误国,
周代立国后,
在前车之鉴中采取了严厉的禁酒措施,
还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禁酒令——《酒诰》。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
“年”是什么?
你用什么来定义一年呢?
想必你已经了解,
商周时期的“年”有着怎样深厚的含义。
如此,循环往复,年复一年。
殷商时期,
人们对“年”的朴素认识,
构成了汉字、汉语乃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语境中时间的基本概念之一。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有意识地提高了耕种效率,
有选择性地使用更优质的种子和秧苗,
实现了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
大家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在这样的时代,
“年”对于大家的意义,
想必一定更加丰富多彩、五光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