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正式发布《2025年北京知识产权服务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作为全面反映北京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年度权威报告,蓝皮书以“聚焦高质量服务・赋能创新生态”为核心,以系统性、权威性、前瞻性的视角,记录行业动态。蓝皮书内容主要涵盖机构概况、业务形态、信用推荐、等级评定、年度纵览章节,为政府决策、机构发展及产业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蓝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9,786家,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全领域服务,其中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许可的专利代理机构1,204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4,685家,涉及版权(著作权)服务的机构4,918家,涉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代理服务的机构385家,机构区域分布高度集中,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机构数量合计占比45%;在北京市执业的专利代理师达14,560人,占全国总量的36.24%,知识产权人才聚集效应明显。蓝皮书数据来源覆盖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平台、北京市司法局及企查查等多渠道,确保统计全面性与准确性。
蓝皮书数据显示,北京市专利服务优势突出。2024年度经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代理并获授权的专利量为102.16万件,占全国专利授权量(369.78万件)的27.63%;2024年度经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代理并获授权的发明专利为41.91万件,占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104.48万件)的40.11%,年度公开的经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代理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7,608件,占当年公开的全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0,986件)的52.98%。经北京市商标代理机构代理并获注册的商标量94.61万件,占全国商标注册量(390.97万件)的24.20%。
蓝皮书还收录了《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信用推荐名单》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级评定结果,为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选择质优价宜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