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湖南常德丁玲纪念馆集中展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阶段成果和博物馆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所作出的贡献。
丁玲纪念馆积极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筹划推出《<红色印记>——丁玲微故事》在微信公众号上展播,通过“走近丁玲纪念馆”“馆长说文物”,聆听藏品所蕴含的历史故事,探寻革命文学家丁玲的生命印记、精神气质以及心路历程。参与由巴金故居公众号、视频号发起,中国现代文学馆领衔中国文学博物馆、作家故居主办“相约博物馆,遇见美好生活——2023年‘5.18’文学博物馆线上研讨会”,与多家文学场馆的业内人士探讨,如何用新技术媒介赋能文学博物馆,如何挖掘自身特质展开公共文化服务,助力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在线下丁玲纪念馆通过“影视片展映”让大众透过影片去触摸“历史”;策划“沉浸式感受古人日常指南”,为市民、游客提供汉服免费试穿和免费汉服妆造,让参与者体验汉服服饰穿着,感受汉服的魅力,领略中国礼仪之邦、衣裳古国的风采。还有“‘趣’玩纪念馆——宫灯DIY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传统宫灯的手工制作乐趣,与常德市文化馆联合举办“强国复兴有我共享美好生活——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丁玲纪念馆文艺展演活动”。
丁玲纪念馆还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以“永远的丁玲”为主题的征文,开设了《经典诵读》音频栏目,推出了《三八节有感》《访丁玲故里》《桑干河之魂》等一系列音频作品;开设了《经典品读》阅读栏目,推出了鲁迅、茅盾、巴金等十多位现当代文学名家及现代大家的经典作品与公众分享。这些文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分展现了丁玲纪念馆的文学特性,对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介绍,未来丁玲纪念馆将不断挖掘丁玲特质,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分类分层、因人施教、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名人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体现名人纪念馆的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走近博物馆,了解博物馆,让观众爱上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