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海天和美术馆全面竣工在即】作为中国油画小镇益海路艺术核心区的重点项目之一,威海天和美术馆全面竣工在即。天和美术馆位于威海统一北路80号,目前内部装修基本完毕,美术馆展馆区域已经完工,率先投入使用。眼下,美术馆正在进行内部中厅、内庭景观区域等的装修、布置,外围景观设置、路面清扫、门头装置等工作也在同步推进。预计8月中旬,美术馆将全面竣工,并迎来开馆系列展览。目前展览各项事宜正在有序筹备中。
天和美术馆总面积1.68万平方米,一、二层为专业展厅,三、四、五层为多功能服务区,地下一层为陶艺作坊区,南向展示厅为艺术品交流区。该馆是威海规模最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集艺术品展览、展示、收藏、保存、学术交流、创作培训、艺术餐厅、艺术客房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滨海美术馆。
天和美术馆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有效提升中国油画小镇开展高端学术活动的承载力,对学术建设、原创油画艺术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美术馆工作人员正在布置景观、清扫路面(图源:澎湃新闻)
【南京市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7月8日,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服务公众、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等职能,引导观众错峰参观,获得更为舒适的参观环境和氛围,自7月10日起,每个月的10号,该馆将免费对公众开放。南京市博物馆坐落于素有“金陵第一胜迹”之美誉的朝天宫;红墙碧瓦,前殿后苑,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这里,宫殿庙堂,气象严肃。而宫墙外的苑囿别馆、古典园林,则纯任自然。其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叠山凿池,植杏修竹,错综变化,移步换景,极尽观览。
除了建筑本体值得一看外,这里还有多个展览,可以让观众涨知识。《胜迹千年》,讲述朝天宫的历史沿革,从春秋时期的冶山,到东晋王导的西园;从洪武皇帝的朝天宫,到民国时期的故宫分院。而多功能展厅的《山水相连—南京都市圈公共博物馆藏书画联展》,汇聚了南京都市圈十余家文博机构的馆藏书画精品100余幅,一定会让观众大饱眼福。
南京市博物馆图片(图源:腾讯网)
【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结果出炉】7月10日,“庆祝中国考古百年”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推介活动结果出炉。今年是中国考古百年,湖南考古70年。在中国考古学诞生的百年中,湖南考古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就卓著。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6月11日,“庆祝中国考古百年”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暨百件出土文物精品推介活动在长沙启动,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网络投票通道在新湖南客户端上线。截止到6月29日,18天时间投票超过200万票。活动引发了业内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中国文物报社官方微信推介,仅新湖南客户端的活动启动消息点击率就超过20万次。
结合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为:道县玉蟾岩遗址、洪江高庙遗址、澧县城头山遗址、宁乡炭河里遗址、岳阳罗城遗址、龙山里耶古城遗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长沙铜官窑遗址、中国土司遗址·永顺老司城。这10个项目将代表湖南参加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
此外,“湖南省十大网络人气考古发现”也被评选出来,根据网友投票从高到低依次为:岳阳罗城遗址、洪江高庙遗址、醴陵窑、澧县城头山遗址、召伯窑、龙山里耶古城遗址、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国土司遗址·永顺老司城、道县玉蟾岩遗址、桂阳桐木岭遗址。
【英国自然史博物馆将转移2700万件标本】位于伦敦的自然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将把2700万件标本转移至牛津郡哈维尔村(Harwell)一处新建的科学与数字化中心,中心预计2026年落成。所转移的标本占其藏品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座中心将确保藏品安全、开放,并以数字形式供全球研究者使用。英国将借此中心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破坏和新型疾病等全球挑战。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拨款1.82亿英镑建设该中心。该馆科学执行总监蒂姆·利特伍德(Tim Littlewood)博士表示,馆方正争分夺秒地为重大挑战寻找基于证据的解决方案,需要有关自然的精准大数据来测量全球变化并指导政策制定;这座中心将令该馆加快数字化步伐,生成并处理这些数据。该中心建成后,该馆的300名科学家将能与合作伙伴一道,将人工智能、成像和基因组分析等最新技术应用到藏品上,以便更好地理解自然多样性、自然演变的方式以及我们应对全球危机的方式。科学与数字化中心将接纳该馆的哺乳动物藏品、非昆虫无脊椎动物标本、分子态藏品和海底沉积物,以及超过600立方米的相关图书材料;将容纳藏品库房、修复设施、数字化和成像空间、分子实验室、低温设施、高效能计算集群和为访问研究者提供的协作空间。由于藏品转移,自然史博物馆伦敦馆舍还将拥有更多空间用于展览。
为搬迁而包装巨大鹿角(Megaloceros giganteus)鹿角标本 © The Trustee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London
【中国】北京自然博物馆:7月7日-10月7日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邮票上的贝壳”主题展。本次展览将展出常州博物馆征集的超过200张贝壳主题邮票,并列展出约400件贝壳实物,介绍贝类和邮票的知识。重点展品包括翁戎螺中个体最大的种类“龙宫翁戎螺”、世界上最珍贵的贝类之一“黄金宝贝”等。
贝类不仅是常见的食材,也是最早和金钱划上等号的物品之一,早在殷商时期,宝螺就因壳质坚硬、便于携带和计数,成为我国中原地区的流通货币——贝币。如今贝币虽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贝壳依然广受人们喜爱,常被用于观赏、收藏或制作工艺品。
展览现场图片(图片来源:北京自然博物馆)
【中国】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6月25日 - 8月8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办“海上银珠·厚德流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本次展览共展出71件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以及银花头发簪、银镯、银鎏金凤冠霞帔饰件等文物图片,通过“古银·述往”“银器·繁华”“银业·兴盛”三个部分,勾勒老上海银器及其行业发展轨迹,弘扬器物背后的工匠精神。银器的历史几乎与世界文明史同步。银器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思想意识、审美情感的载体,不同的成分、形制、工艺体现着其产地的历史与文化。
老上海银器是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银器不仅是艺术佳作,还传递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现出上海人的思想感情、精神追求。2008年,上海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部分展品 (图源:imuseum)
【中国】中国大运河博物馆:6月16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重磅推出“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览。展厅全景展示中国大运河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并结合大运河漫漫申遗长路,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时代背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做了全方位回顾与展望。展览着重对“遗产”进行展示,具体表现为展品内容、高大空间、视觉表现三方面。1.追求真实,强调用“物”说话,以多件大型文物为核心、总数多达一万件的三层展品体系为基础,在设计中采用真实的造景、雕塑等手段,对各类文物进行定制化、精细化、艺术化陈列。2.构造空间,突出核心展品,充分利用9米层高,围绕多件大型展品构建疏密有序、高低错落、通透关联的高大开敞空间。3. 现代极简,聚焦视觉艺术,着重对视觉元素与实用功能加以整合与再造,力求打造整体简洁厚重、细节精致丰富的现代感极强的国际化艺术空间。
唐宋至明清时期汴河河道的堆积剖面(图源: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Seattle Art Museum)自7月1日至10月17日举办展览“在埃特勒塔的莫奈”(Monet at Étretat)。借由展览,参观者会遇见处于印象派求索的关键期的莫奈。《埃特勒塔的渔船》(Fishing Boats at Étretat)这幅西雅图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莫奈画作在此次专题展中亮相,并被置于莫奈艺术发展的宏大图景之中。19世纪80年代,莫奈在生活中遭遇紧张局势,也日益感受到创作畅销作品的压力,他由此前往诺曼底海岸小镇埃特勒塔,这里是旅行者和艺术家的圣地。出乎莫奈意料的是,这段艺术挫折和自我怀疑的时期造就了丰硕成果。通过莫奈的10幅画作和同时期其他艺术家创作的12幅作品,本次展览呈现出莫奈生命中一段常被忽视的成长时期,正是这段时光创造出有关莫奈的神话,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称他“不再是一位画家,却着实是一名猎手…在追逐印象的路上”。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诶特勒塔的渔船》(Fishing Boats at Étretat)/1885年/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Seattle Art Museum,Gift of Sarah Hart,92.88
【襄阳市博物馆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襄助特殊群体,博促文化传承。7月11日,襄阳市博物馆为来自市儿童福利院的20名孩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由襄阳市博物馆联合市草草义工协会、市公交集团二分公司27路党支部、肯德基长虹路“三国文化”主题餐厅共同开展。孩子们先来到市博物馆馆内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襄阳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襄阳历史文化魅力。随后,孩子们来到肯德基长虹路“三国文化”主题餐厅暨“襄阳博物馆三国文化青少年科普基地”,餐厅内的“青铜马”“陶楼”“瑞兽灯座”等具有三国文化特色的装饰元素栩栩如生,市博物馆提供的青铜马、曲腹红陶杯等襄阳文物拼图,激发了孩子们对三国文化的兴趣,营造出穿越三国的奇妙体验。此次活动也是由市妇联、市博物馆、市草草义工协会共同开展的“向阳花”儿童关爱项目之一,旨在关爱特殊儿童,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们和志愿者在襄阳博物馆前合影(图源:湖北身边的事)
【商务印书馆出版《文献考古:关于《左传》《史记》关系的研究》】本书虽然是《左传》与《史记》文本关系的研究,但并不关心年代和真伪,而是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否越过刘向父子的文献整理去触摸早期文本。故而利用《史记》去发现司马迁时代的古本《左传》,并尝试解决《春秋》学史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既是本书的主要目标,也是一次实验性的文献探查。早期文献多是一些或大或小的博物馆,也是一座座文献材料相互叠压的遗址,如果不把这些文献的地层慢慢地剥开,我们几乎很难进行其他研究。在这样的视野之下,几乎所有的经典文本都像一个新世界,有无数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并寻求解决之道。
《文献考古:关于〈左传〉〈史记〉关系的研究》封面(图源:书目文献)
【真珠舍利宝幢 苏州博物馆藏】
真珠舍利宝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制作完成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距今已有千年历史。顾名思义,它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宝幢通高122.6厘米,发现之初,被放置于两层木函之中,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自下而上共分为三个部分——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须弥座,呈八方形,象征着佛教中的八方天,分三层,包括底座、须弥海及须弥山。底座的每层转角处以不同图案漆雕包角,在座阶上站立着八只跳跃飞舞的银狮子,斜面贴以形象各异的漆雕供养人像。
总策划:孙巍、李万万、陈立群
项目管理:高振华、刘诗婷、马琳
新闻编辑:倪悦洋、胡甜甜、龚志芳
创意总监:蒋杰、包佩佩、杨陈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