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中国里程最长的公路,北起新疆喀纳斯,南至广西东兴,穿过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完全建成后全程长达10065公里。
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翻越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
这是民族特色最浓郁的公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俄罗斯族、藏族、独龙族、傣族、景颇族、壮族、京族……几十个民族沿路而居。
这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公路,她从阿尔泰山奔腾而下,穿过雪山、草原、沙漠、冰川、热带雨林,最终抵达蔚蓝大海。
这就是219国道!
从3月29日开始,新华社采访小分队沿着219国道,从雪山奔向大海。
随着行进式报道的开展,本期“我在现场”撷取记者在天山以北经历的几次扣人心扉的采访,为您独家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背器材爬雪山,邂逅守护“人间仙境”的苏卡
记者的两万里“山海之约”,始于G219国道起点的喀纳斯景区。在这里,有一个天下闻名的山村——禾木村,一座座原木垒起的木屋静静地矗立,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古朴的山村就像喀纳斯湖一样迷人。就在这个“人间仙境”,记者发现了比美景更加令人感动的故事。
虽已不是旅游旺季,但清晨7点刚过,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旅游者开始陆陆续续地爬上了禾木村后山的哈登平台,这里是观赏日出美景最好的位置。9点半左右,游客们开始陆续下山,几乎与此同时,在山脚下的马场,禾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卡已经和观光马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们骑着马,沿着马道开始上山了。
3月30日,苏卡(中)和马队队员在禾木村后山的观景平台上眺望村落。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不一会儿,苏卡和几名马队成员登上了平台,俯瞰全村,并商量优化马队未来发展的事。“参加马队感觉很好,天天挣钱!”马队成员阿德力对记者说,“旺季的时候一天能挣一千元左右。”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马蹄行疾,记者却步履蹒跚,背着数十斤的器材攀爬雪山,好不容易才追上马队。
3月30日,记者李响在雪地中采访拍摄。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记者发现,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除了围绕旅游服务进行深耕细作,苏卡还带领村民成立山花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投资修建吉克普林滑雪场,总投资额数百万元的布尔津县(喀纳斯景区)矿泉水厂项目也呼之欲出——皑皑雪原之上,被村民们誉为“守护者”的苏卡正带领着大伙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策马奔腾”。
走访马队、民宿、学校、商铺……忙碌的一天,苏卡脚步不停,记者快门不断。晚上快8点时,太阳即将落山,寒风渐起。记者向苏卡告别,劝他早点回家时才得知,他老婆和两个女儿都在200多公里外的阿勒泰,他是一个人在村里工作。
“一年见不了几次。要是忙起来,几个月也见不了一次。”苏卡说。
“那您的妻子和孩子不埋怨您吗?”记者问道。
“我就说没办法。我是在这儿长大的,在这儿工作,为村民干一点实事,就是这个,我就这样给她们讲。”
3月30日,苏卡骑马在村里巡山。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当夕阳把最后一缕光线投射到苏卡身上,他的头发在风中闪着金色的光芒,这场景让记者又想起了清晨苏卡策马奔腾的样子。
或许,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每一次意气风发的驰骋,都有着像苏卡这样奔忙的身影,以及这个身影后面更多默默奉献的人,这也就是我们必将胜利的原因。
尝塔城奶酪包,感受多民族之“甜”
顺着G219国道向南,行驶了大约700公里后,记者来到一座生活着25个民族的边境小城——塔城市。这里有一种食品正在风靡全国,它就是“塔城奶酪包”。记者忍不住一探究竟。
4月1日,在塔城市疆趣食品坊,员工们在制作“塔城奶酪包”。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在一家名为疆趣食品坊的食品厂,记者看到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等多个民族的员工正齐心协力、分工协作,进行“塔城奶酪包”上市前的最后几道工序:工作人员熟练地把烤制成型的面包切成四块,每块又横向划两刀,接着,在划开的面包里抹上厚厚的奶酪以及葡萄干、蔓越莓干、核桃……最后,再撒上一层奶粉。
咬一口制作好的“塔城奶酪包”,面包的醇香、丝滑的奶香以及坚果的脆香、干果的果香在口腔中碰撞交融,最终形成浓郁的甜香,给记者的味蕾带来了“甜蜜的暴击”。
奶酪包在各地都有,但为什么塔城的奶酪包能风靡全国?记者采访中发现,塔城市各民族长期在一起生活交往,饮食文化互相影响、借鉴、交汇,形成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再加上塔城人对美食的热情,最终培育出“塔城奶酪包”这种融合了多个民族食品特点的美食。
4月1日,在塔城市疆趣食品坊,食品厂创始人王会鹏(后右四)和部分员工在厂区内合影。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或许,照片拍不出味觉,但照片中的 “塔城奶酪包”,是美食之甜,甜在口中;更是民族融合团结之“甜”,甜在心里。
夜访“风口国门”,探寻阿拉山口之“心”
你能想象吗?在219国道上有这么一个地方,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天气超过180天,连树都无法挺起脊梁,只能弯腰生长。这就是塔城向南、沿着219国道继续行驶200多公里后的“风口国门”阿拉山口。在这里,有一群“风口国门卫士”。
采访中,记者惊喜地发现,其中有三位是“一家子”,而且他们的名字中都带有一个“xin”:小名新康的崔洪武、他的妻子刘欣以及他们的“孩子”——警犬康欣。忠心、爱心、责任心、进取心……在这里的三天两夜,记者探寻到了阿拉山口之“心”。
记者见到崔洪武的时候已是深夜。
4月4日凌晨时分,几列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货运列车抵达。崔洪武和两位同事在寒风中出发开始检查工作,将列车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过滤了一遍。
这样的工作,28岁的崔洪武已经干了10年。
4月4日凌晨,崔洪武(前)和同事进行车体查缉工作。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虽然已是春季,但入夜之后,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再加上一阵阵不断袭来的寒风,让穿着羽绒服的记者需要不断地跺脚才能勉强抵挡这彻骨之寒。
一列列火车缓缓驶入,又加速开走。崔洪武和同事们不断重复着熟练而又如机器般严密准确的检查工作。
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崔洪武结束了一夜的奔忙。几乎与此同时,他的妻子刘欣在宿舍里已经醒来,准备去执勤。两人约好在食堂一起吃个早饭。一顿15分钟的早餐,却是这对小夫妻一天中难得的相聚时光。记者赶紧记录下这个温情的瞬间。
4月4日,崔洪武(左)和刘欣在单位食堂共进早餐。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我想到过艰苦,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艰苦。”回忆起2019年来到阿拉山口时的情景,刘欣笑着对记者说,“风能把我吹走,一点都不夸张,我那时候110斤。”
阿拉山口从此成了崔洪武和刘欣的交汇点。他们在这里相遇,相知,相爱,并在2020年4月步入婚姻殿堂。半年后,警犬康欣也加入这个小家庭。
刘欣是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首批警犬女训导员,康欣的主要工作是搜毒。“康欣对气味很敏感,它一旦有重嗅的动作,我一般都会让同事重点检查一下,反复确认到底有没有问题。”刘欣介绍,缉毒犬主要靠嗅觉工作,带犬民警身上的任何味道都可能对它造成影响,所以她从来不使用化妆品和护肤品。
4月4日,刘欣和警犬康欣进行车体检查。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上午10点多,当第一辆入境货车驶入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点,记者跟随刘欣和康欣开始工作。晚上19点多,刘欣带着康欣回到犬舍,给它洗澡、喂食,整个流程要耗费三四个小时。直至深夜22点多,刘欣才回到两人的宿舍。此时,崔洪武已经穿戴整齐,又准备出发了。
这就是这对“95后”小夫妻的一天,普通寻常的一天。
“对未来有什么计划?”记者问道。
4月3日,崔洪武(右)、刘欣和警犬康欣走在阿拉山口国门。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工作上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干好,生活上计划尽快要一个宝宝。”崔洪武说,他们准备把双方父母轮流接到新疆来照顾,“这些年确实对父母亏欠太多,我工作10年,每一年的春节都是在这边值班,没有和老人一起过年。”
“是什么让你们选择继续留下来?”
“因为边疆的条件很苦,所以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因为阿拉山口的风很大,所以我们的根扎得更深。”
或许,他们和所有“风口国门卫士”一样,都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和生活。走出两人20平方米的宿舍,夜凉如水,长风四起的街道上几乎空无一人,记者心中却不断有暖流涌起。
4月6日拍摄的夕阳下的赛里木湖。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结束阿拉山口的采访,记者沿着219国道继续行进,来到赛里木湖,见到了绵延数十公里的淡蓝色“冰推”。冰封数月的湖面逐渐融化,广袤的赛里木湖正在奏响春天的序曲。
次日清晨,记者早起出发,抬头看见“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内心瞬间汹涌澎湃:回望天山以北的数次采访,正是有像苏卡、阿德力、王会鹏、崔洪武、刘欣等一样无数平凡人的默默奉献和奋斗坚守,才筑就了大家今天的美好生活,未来也如春天般充满希望。
4月7日,记者跨越天山山脉,前往南疆。正如风光壮美、饱含新时代中国故事的219国道一样,两万里“山海之约”,沿途的精彩报道仍在继续。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李响
编辑:邓坚、徐嘉懿、尹栋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