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8月25日电(张本甫)24日下午,2024第四届中国医疗环境空间设计大会分论坛——医疗建筑设计创新与实践论坛在南京江北新区举行,来自医疗建筑设计、医院管理、医疗器械生产等领域的9位嘉宾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论坛由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龙江雨花院区建设总协调员赵奕华主持,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分会会长、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沈崇德担任点评嘉宾。
24日下午,医疗建筑设计创新与实践论坛在南京举行。雎宇宸 摄
8月23日-25日,由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气体装备及工程分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医疗环境空间设计大会”与“2024年首届CHRM医院风险管理大会”在南京同期举行。
论坛上,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后勤管理处原副处长、一级调研员赵东方分享了她对医院建设中“院方与设计师关系”的思考。赵东方阐述了医院与设计师之间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她提出,在设计前期阶段,双方需共同制定医院规划,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在建筑设计团队的选择上,要注重专业性和资金能力。她还强调前期沟通、需求明确的重要性,以及设计阶段互动与反馈的必要性。在施工和验收阶段,需要关注施工图纸的审核、设计变更管理以及项目总结与反思。赵东方认为设计师应坚持专业原则,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认真敬业的精神完成医院建设项目。
嘉宾分享实践经验。雎宇宸 摄
索慧波女士来自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五院,她分享了多个医疗建筑设计实践案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项目总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采用双环交通体系。安徽省肿瘤医院西院区项目,通过规划调整,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齐河县人民医院项目,采用小团队门诊形式,提高了空间的通用性和可变性。山东省肿瘤医院院区改造项目,通过连廊建设,改善了医院交通流线问题。此外,她还分享了海南陵水县人民医院项目、潍坊医疗中心医院项目的设计理念。
参加论坛的嘉宾。雎宇宸 摄
河北金利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成行分享了关于医用气体工程在医院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其作为生命支持系统的关键作用。他介绍了医用气体的多种类型,指出医用气体系统是医疗器械的特殊类型,需要遵循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张成行还讨论了医用气体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以及当前医院在医用气体系统建设中的问题,如设计不足、设备老化等。他提出了建立更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强调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来满足医院建设的需求。
论坛现场。雎宇宸 摄
杨星林是山东省医院协会规划与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分享了医院老院区改造的规划与实施经验。他强调老院区改造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提升建筑信息、交通医疗流程和服务流程的品质,也是为了适应新的医疗模式需求,提升后勤保障水平,并实现医院环境的优美和医疗服务的优质。杨星林从八个方面介绍了老院区改造的要点,包括存在的问题、基于医院战略目标的整体规划、规划前期的流程、设计的要点、高效细致的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他认为在改造过程中要考虑医院的实际需求,如医疗流程布局、功能分区、设备设施等,并强调了细节问题的重要性,如电缆蒸笼的设计、设备安装的条件等。
此外,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四院副院长颜世瑞就《医院建筑的效率与品质》,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四院(医疗院)院长莫慧就《填平补齐,韧性发展——谈改扩建医院建设项目中的重难点》,浙江省医院协会副秘书长、杭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原主任、二级巡视员项海青就《医疗建筑模块化功能单元设计细节进展》,西安四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副部长张丰足就《医疗专项工程的项目管理经验分享》,张家港市医院后勤学会原主任委员、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仲伟军就《业主如何应对EPC风险》等主题,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