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9日电(记者 宫晓倩)11月5日至10日,备受瞩目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在上海举行。作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以及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本届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为各国带来新的机遇。
展会期间,《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患者与公众版)》和《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双版本指南正式发布。
作为指南的制定和审校参与者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申昆玲教授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儿童作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高风险群体,其健康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当前针对该病毒尚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因此,加强预防措施成为了保护儿童免受病毒感染的关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申昆玲教授
儿童是RSV感染的主要人群 警惕病毒带来的健康威胁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它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气溶胶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与之近距离接触,或与RSV感染者密切生活接触,如拥抱、共用餐具、杯子和玩具等,都有可能导致RSV感染。
申昆玲介绍,儿童是RSV感染的主要人群,几乎所有两岁以内的儿童都会遭遇感染,尤其在一岁以下的婴儿中,可能引发严重的临床表现,如喉炎、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甚至对存在基础疾病的孩子构成生命危险。
“从全球范围来看,RSV已成为导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病原,不仅给孩子带来健康威胁,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申昆玲说。
面对如此复杂且严峻的疾病挑战,申昆玲坦言,“当前,针对RSV,我们尚缺乏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依赖于一些广谱抗病毒药物,例如α干扰素,或是部分具有抗病毒功效的中成药。因此,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了控制RSV传播、减轻由此产生的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
据申昆玲介绍,预防RSV主要采取非药物干预、主动免疫以及被动免疫三大策略。非药物干预措施涵盖了佩戴口罩、勤洗手以及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等日常防护行为。在主动免疫方面,虽然疫苗是理想的选择,但目前中国尚未有RSV疫苗上市。至于被动免疫,则是通过给孩子注射抗体来达到预防效果,这类新型预防措施已经在我国开始应用。
双指南从医生患者两个角度出发 满足不同受众应用需求
RSV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一旦感染,极易进展为肺炎,带来长期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家长,均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近年来,RSV感染相关疾病和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新型免疫预防手段得以应用,为医生和家长守护孩子健康开辟了新路径。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我国儿童RSV临床诊疗决策,提升我国儿童RSV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和防控能力,加深公众对合胞病毒的理解和认知,《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患者与公众版)》和《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应势而生。
双版本指南在第七届进博会现场发布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两个指南分别从医生和患者家长的角度出发,各有侧重,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应用需求。医生版指南涵盖了病毒的诊断、治疗、预防等全方位的内容,旨在加强医生对RSV的认识,提高其专业水平。而患者版指南则是在医生版的基础上,用最简单、最易于理解的语言,向家长介绍RSV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当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
“指南中特别地强调了预防在RSV防控中的核心地位,并详细阐述了预防策略,尤其是突出了被动免疫方法、创新预防手段——尼塞韦单抗发挥的作用。”申昆玲说。
作为国内首个且目前唯一的针对所有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创新预防手段,今年尼塞韦单抗以“进博宝宝”新身份亮相了进博会。申昆玲表示,尼塞韦单抗是一种长效、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用于预防新生儿和婴儿出生后第1个RSV流行季节期间的RSV感染相关下呼吸道疾病。其具有长半衰期特性,只需单次注射即可提供整个流行季的保护,这对于预防RSV感染及其可能引发的后续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申昆玲指出,家长作为孩子的首要守护者,在预防RSV感染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需要深入了解RSV的危害性、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特别是在RSV流行季节,应加倍注意保护孩子,避免他们与感染者接触。同时,家长也应积极采纳现有的预防措施,如非药物干预和被动免疫等。
一旦儿童感染RSV,申昆玲强调了个人和家庭护理的五个关键点:首先,保持儿童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轻拍患儿背部以便于咳痰;其次,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注意其精神反应、进食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呼吸费力、烦躁不安或嗜睡等异常表现;第三,要注意喂养和饮食方法,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奶方式,提供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并鼓励孩子多饮水;第四,对于患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儿,建议在家中使用指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以便及早发现病情恶化;最后,要严格遵守医嘱,按时带孩子去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