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数智朔黄”发布会现场
5月11日,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数智朔黄”成果发布会上消息,作为“数智朔黄”数据赋能平台之一的精益管理系统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正式投运,目前已智能处理数据业务达到7040条,助力朔黄铁路17项运输指标累计刷新纪录19次。同时,经营管控系统和按图运营系统进入全面试运行阶段,标志着“两横一纵”数智朔黄新生态体已经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全面运用,有力推动企业管理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型管人、管设备、管有形业务,向管数据感知、集成融通、算法推演的数据驱动型管理转变,真正让管理趋向客观准确的本质,同时为传统生产型企业管理向数智化转型升级提供可供借鉴、扩展的管理新模式。
朔黄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先后开行万吨、2万吨、3万吨列车,年运量由起初的536万吨跃升至如今的超3.7亿吨,25年来已累计运送煤炭等货物超50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骅港并作出重要指示。两年来,朔黄铁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开展数智化转型实践探索,先后完全自主掌握30吨轴重技术和3万吨级重载组合列车的安全开行,重载铁路移动闭塞技术进入移动交付和使用阶段,机车的远程驾驶、无人驾驶成功实现在部分区段试验开行,国内首列重载智能综合检测车成功上线运行,基于全设备感知、大模型运算和数据推理的智能运管维系统进入运行阶段等标志性成果。加之本次发布的“两横一纵”“数智朔黄”数据赋能平台,共同构建形成了朔黄铁路在“智能运营、智能装备、智能运维、智能安全、智能管理”一整套重载铁路运营管理体系,为建成智慧、安全、高效、环保、健康的智能化重载铁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了我国重载铁路数字化转型发展,为担当国家传统产业转型使命做出了国能贡献。
图为朔黄铁路调度指挥中心员工进行行车组织作业
“数智朔黄”数据赋能平台是朔黄铁路实施全面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总称,“两横一纵”是“数智朔黄”建设的主架构。“两横”是朔黄铁路的“按图运营计划系统”和“经营管控计划系统”,主要基于重载铁路运输“人、物、环、管”全要素、全天候、高协同、实时化的运输组织实现价值创造和设备设施的高质量维修养护实现经营量、本、利最优平衡,从而实现对整个生产经营的最核心管控;“一纵”是朔黄铁路的“精益管理系统”,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和控制,实现穿透式“抓落实”。“数智朔黄”数据赋能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强大的数智化逻辑算法,打通三个系统,实现三者协同联动,构建了“业务协同、管理要素协同、风险控制协同、决策协同”四类路径,打造“战略目标设定→状态分析诊断→计划生成下达→业务统筹协同→动态优化调整→精益管控纠错→结果评价应用”企业数智化运营管理新生态,形成“战略目标统领、数据驱动赋能、多业务协同提效”工作新格局,建立起朔黄自主运转、自主控制、自主决策的健康高效智能生命体。
其中按图运营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基于AI的不同运输任务下的运输资源配置自动优化,通过打造产销联动、运力适配、施工协同、机车调优、径路调优、能耗管控和指标评价7个智算模型,实现了铁路运输计划由调度员人工作业向系统自动铺排、调优及兑现分析的智能化升级,降低各岗位员工劳动强度达到70%以上。朔黄铁路黄骅港车站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下水港车站,年运输煤炭超2亿吨,是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处理好运输与施工运维的矛盾是制约车站进一步提升运量的关键,按图运营系统的应用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上游车辆到达黄骅港站,系统会监测列车到站数量、翻车机卸车计划等信息,推演形成当前列车自接车、取重、对位直至编组、发车的全流程。朔黄铁路运输部副经理侯冶介绍到,按图运营系统运用以来,黄骅港站各专业协同度大幅提升,机车折返时间、货车停时分别同比下降0.1小时和0.7小时,煤炭接卸同比增加1254列,折合运量526万吨;在施工指标方面,天窗停电时间兑现率达100%,综合利用率达99.6%,实现了运输与施工效率的双提升。
其中经营管控系统首次将深度融合DeepSeek-R1智能模型、RAG检索增强生成、时空知识图谱、时序预测网络等前沿技术融合于重载运输领域,构建起国内领先的智能综合计划管控体系。系统通过深度剖析生产经营全链路数据,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整合与知识萃取,在抓量、本、利三者之间协同关系的基础上,统筹铺排公司大中修、项目投资、科技创新等投入产出活动,协同人力、财务、采购、物资等管理要素和管理环节,形成多专业高效协同、多环节有机融合的综合计划驱动业务管理模式,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实现量本利的最佳平衡协同,推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实现全方位智能化升级。
图为朔黄铁路重载铁路智能综合检测车进行作业
朔黄铁路战略规划部工程师刘文珍介绍,朔黄铁路肃宁北站至神池南站全长400多公里,这里地形复杂,穿山越岭、沟壑相连,共有隧道77座,是设备养护的难点之一。经营管控系统与国内首台重载铁路智能综合检测车联网对接后,仅需14个小时就可采集完成该段线路轨道几何参数、路基沉降、信号系统状态等30余万条数据,与传统人工设备检测和分析相比效率提升60倍。还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时域、空域等多维度分析,自动生成评估报告,实现设备质量精确评估和趋势预测。最后,根据预知的设备变化趋势,结合现场施工作业模式,形成数据决策的大中修计划,推送给经营管控系统,实现修理模式从“周期修”向“状态修”的转型。这项功能在2024年首次应用后,当年大中修成本节约将近3.5亿元,设备运行质量提升20%,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其中精益管理系统通过应用DeepSeek-R1智能模型、PaddleOCR-PPStructue结构化解析引擎、BERT+Milvus+PyTorch 三引擎协同任务查重检索等前沿技术,创新性地搭建了“AI+精益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文件自动解析、任务智能生成、自动清单查重和任务预测,还构建起唯一性清单库,并通过全过程任务管控、AI清单助手、智能诊断分析、绩效考核和自助式看板五大核心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协同效率低、考核量化难等问题,实现了跨层级穿透式管理,显著提升了组织绩效评估的精准性和透明度,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向数智驱动转变。
朔黄铁路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部副经理任丽霞讲到,精益管理系统是将重载铁路管理理念、逻辑方法与数智技术融合为一体的管理平台,通过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拓展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动态构建具有唯一性特征的清单库,实现清单“一次入库,自动引用”,形成了AI赋能下的“千线一针”多维业务解决方案,实现任务从自动创建、接收、协同、执行到考核评价的全过程闭环管控,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质效。
2024年,通过“数智朔黄”数据赋能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运行,朔黄铁路运输周计划兑现率达98%以上、天窗容积率提高20%以上,年运量突破3.71亿吨,创历史新高。运维废旧物资处置时长由60天缩短至30天,招标采购周期平均缩减了18.5天,缩减大中修投资3.5亿元,节约25%投资的同时轨道质量达到历史最佳状态;通过智能铺排不同型号机车上线比例及牵引类型,机车节电量2.87亿度、节约电费2亿元,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目标值降低31%,节能降耗实现双赢。
未来,朔黄铁路将继续深化数智化转型升级,从重载铁路技术攻关到全场景智能运维体系构建,从数据驱动的调度优化到绿色低碳运输模式创新,数智化转型融入企业基因,开展重载铁路数智化转型协同攻关,以构建多元融合的数智生态推动重载铁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精准映射,走出了一条“技术破壁、生态重构、价值共生”的数智化转型之路。助力重载铁路行业激发数据要素乘数效用,为国家能源保供与智慧铁路建设提供更为丰富、更加智能的“朔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