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你只管种,我保证收。”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市沙地乡秋木村北风垭组,硒妃茶厂负责人范绍波来到村民黄世平家中,说起茶叶品种改良的事。
北风垭组种茶历史悠久,品种多是苔子茶和福鼎大白。今年,该村计划实施40亩茶叶品种改良,将以前的老品种茶改种成龙井43号和鄂茶1号,提高茶叶品质,提升村民收入。为此,范绍波特地来到北风垭组,给大家吃下“定心丸”。
由于茶苗种植后3年才能采摘,秋木村党总支引进企业在茶园里套种油茶。企业负责种植,3年后再交付村民管理,让茶园一亩多收益。听后,黄世平决定改种4亩。
2020年,秋木村党总支分别在老熊坡茶产业带和西流水小水果产业带,成立硒茶和硒果2个党支部。其中,硒茶党支部42名党员中,有35名党员家中种植有茶叶,硒果党支部半数党员家中发展有葡萄、车厘子、硒土豆等。
通过“党支部+基地+产业”的发展模式,2023年,秋木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万元。
在老熊坡组硒妃茶园,冬管完的茶园整齐有致,清幽静谧。一旁的硒妃茶厂静静矗立,中共恩施市沙地乡秋木村硒茶支部委员会几个红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谁曾想,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茶林。
村民周吉国和老伴种了3亩茶。他说:“以前家家户户都种茶,可苦于没有茶厂,茶叶卖不出去,茶树只能当柴烧。”
2018年,何文忠担任秋木村党总支书记。他请来专业机构进行土壤检测,发现村里10个小组有一半以上适合种茶,茶产业发展迎来转机。
“要想有出路,还是要发展茶产业。”何文忠坚定这一想法。
利用村集体经济补贴村民采购茶苗、请人教技术、下田栽茶苗……2018年至2019年,何文忠带领驻村“尖刀班”成员在五房组试点,发展了200亩茶叶。
2019年,何文忠引回乡贤能人范绍波,承包100亩荒废老茶园,成立硒妃科技生物有限责任公司,为茶农提供从种植、采摘到收购“一条龙”服务,提振村民发展信心。
秋木村海拔从400米至1300米不等,高海拔地区茶叶采收迟,卖不起价。
“捏起鼻子都要搞,要让老百姓受益。”在何文忠的带领下,范绍波承诺,收购价比村外每斤价格高5元,每年春茶鲜叶收购均达到80元每斤。
67岁的村民陈礼堂曾失去信心,挖掉了老茶树。2019年,他重拾希望,种下6亩新茶苗,精心管护。这一年,村里新发展了1000亩茶田。
如今,全村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村里建起了硒妃和硒印象两座茶厂,还建起了硒茶党支部。村民们有了“靠山”和底气,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一亩地就卖了4000多元。”周吉国笑呵呵地说,他有1亩茶园就在茶厂旁边,不打除草剂、不施叶面肥、不上尿素,茶叶长势好、品质高。
在硒茶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发展优质茶叶1700余亩,2023年全村茶叶销售突破2000万元,茶农人均每年增收3000余元。同时,茶厂每年向村集体经营公司稳定分红19.8万元。
“明年计划发展西北市场,扩大收购面积,助力全乡茶产业发展。”范绍波为人耿直,他看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老百姓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把围绕在产业链周围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源头上提高党员素质,秋木村产业党支部成立至今,共发展范绍波、谭桃英等3名致富能人成为党员,培养村后备干部李希等5名青年骨干为入党积极分子。
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秋木村海拔落差大,呈低山、二高山、高山三级台阶分布,产业部署上只能分区。170亩夏至红葡萄和100亩白葡萄散布在硒果产业链上。
“在葡萄架上安装遮雨棚,我看是个好办法。”61岁的胡文银笑着说,种葡萄也要讲技术,要防病虫害和不利天气给葡萄生长带来的影响。
“改造升级100亩葡萄基地。”连日来,硒果党支部书记朱玉英忙着衔接产业升级项目,带领村民出去学习考察。
2020年,党员赵万海在西流水组带领周边群众种植葡萄突破百亩。村民胡文银租了10多亩地种植葡萄,还成立了合作社,每年收入超6万元。搭乘红花峰林景区旅游东风,当地口感好的葡萄成了热销产品。
“茶叶3000亩、小水果300亩、土豆种植500亩、养殖大户21户,建成硒土豆加工厂、冷调库……”何文忠介绍说,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实落地推动着产业发展。
老熊坡、北风垭、三步岩、桑树坡等10个村民小组,组组有产业,“产业兴旺”已成为秋木村的代名词。(赵盛迷、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