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数智赋能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京举办。同期,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校长储祖旺接受采访,以下是精彩内容:
Q1:请跟大家介绍下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储祖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原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创办于2004年,2014年,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并更名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学校设有机械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土木工程、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方向)等33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等13个专科专业,涵盖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融合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积极探索规模与内涵协调发展的办学道路,注重培育“应用型、全球化、个性化”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四育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打造“四化”志愿服务体系和“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Q2::请介绍下学校大思政课的整体架构?
储祖旺:学校出台了《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大思政课” 建设方案》,在组织机构、基地资源、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构建了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五堂联动”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依托“互联网+”,打造网络云课堂;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引领课外二课堂,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Q3:学校在大思政课建设上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储祖旺:一是建设了“大课堂”,学校把思政课课堂同校内第二课堂、校外社会大课堂结合,有效利用校内外思政资源,形成多堂协同的合力 。
二是搭建了“大平台”。学校在中山舰博物馆、企业、乡村振兴对接点设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了“馆校合作”“校地合作”,推出“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实践教学品牌。
三是汇聚了“大师资”。学校构建了包括思政课教师、部分专业课教师、政工队伍、党政领导等在内的大思政课师资体系。社会各界名师大咖走进“新生第一课”,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企业经理、博物馆讲解员等走进“求是”大课堂,为大学生授课。
四是系统组织了大思政课系列活动。学校成立校“大思政课”研究中心,举办了“大思政课”建设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会,每年举办“求是杯”思政课实践教学大赛活动。同时,学校积极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指导学生走进场馆、田间地头参与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等活动。
五是建设“大思政课”建设虚拟教研室。学校结合校内外资源,编制“行走的思政课”“工程中国”等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联合打造一批思政金课。虚拟教研室从组织化、成果化和集成化的视角着手,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教师成长等多方面打通,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特别是在课程思政示范课的联合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等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