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以“红船精神”为指引,深挖“嘉兴味”地域特色,精心培育“秀水一家亲”石榴红品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田生根发芽,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学路线
行走的民族团结课堂
今年,嘉兴市秀洲区创新打造7条覆盖全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路线。这些路线有机融合地方历史、人文风情、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等元素,生动展现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时代画卷。
以秀洲区王店镇研学线路为例,该线路串联梅里石榴红公园、粮仓群、梅里小学、嘉兴国防科普文化馆、镇中村“石榴红”研学基地等特色点位,形成沉浸式研学体验。
“我们通过非遗体验、文化展演、国防科普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实地学习中深化民族团结意识。”秀洲区王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研学线路已成为各族青少年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
成长营地
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在“毛衫之乡”秀洲区洪合镇,聚居着来自30多个少数民族的2万多名群众。针对节假日来秀的“小候鸟”,洪合镇创新推出“小石榴养成营”,六年来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创意绘画、非遗手工等特色课程。
非遗手工课是最受青少年欢迎的课程。嘉兴非遗传承人曾修权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蚱蜢、知了、蜻蜓等工艺品,生动的讲解让各族青少年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在油车港胜丰“石榴籽”研学基地,农民画家吴新云、缪惠新指导孩子们创作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民画,让传统文化在笔尖流淌。
“我们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研学全过程,打造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式’课堂。”基地负责人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孩子们喜爱。
特色教育
浇灌民族团结的希望之花
这两天,在秀洲区印通小学中楼广场的“同心园”里,一朵朵、一簇簇红色石榴花格外惹眼。“这些石榴花是由我们学校的壮族、土家族等学生亲手浇灌、栽下的。”副校长朱加明介绍。
学校还开发了民族舞蹈、地方戏曲等校本课程,举办“我的民族我代言”“民族特色歌舞汇演”等品牌活动。校园里的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定期展示学生创作的农民画、手抄报,营造出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秀洲区梅里小学则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美术老师罗瑶创新开展民族特色剪纸课,联动四川宜宾屏山谢家坝小学开展云端教学,让两地学生共上一堂课,共叙民族情。
秀洲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持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通过创新载体、丰富形式,让各族青少年这些‘小小石榴籽’们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绘就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画卷。”(吴冰鑫 沈宇伟/文 嘉兴市秀洲区委统战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