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中外企业知识产权维护典型案例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代理:最高法行为保全复议上提制度后首例复议案件中的专利之争
在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新华网与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联合举办“中外企业品牌知识产权维护”主题活动,聚焦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沿实践与创新探索。同期,“2024年度中外企业知识产权维护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正式启动,面向全球相关行业及企业广泛征集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案例,旨在展示成功经验,为业界提供参考,提升公众保护意识,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以下为入围的创新案例之一: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代理了一起扫地机器人诉前行为保全案。该案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实施行为保全复议上提制度后的首例复议案件,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
在知识产权领域,诉前行为保全(诉前禁令)是指法院在下达判决之前,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在极短时间内下达裁定先行禁止被告继续实施被诉侵权行为。一方面,诉前禁令制度对于权利人快速实现权利救济具有重大意义,但另一方面,由于诉前禁令本身起到了终审判决的法律后果(即在法院未作出终审判决之前,被告就已经不能再继续实施被诉侵权行为,例如制造、销售等),因此对于被告而言影响巨大。裁判者需要在保护权利人与考虑被告由此可能遭遇的损害利益(例如终审判决认定不侵权,但由于履行禁令已经对被告造成了商业利益损害)之间进行审慎考虑,进而判断据以作出裁定证据是否能够满足签发诉前禁令的各项要件。
此案不仅展现了知识产权领域诉前行为保全申请审查标准的严格性,更彰显了行为保全复议新制度在司法救济方面的效能,为后续同类案件的审理提供了参考范例。同时,也提示企业在申请行为保全时需谨慎行事,充分准备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