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多年来致力于探索高校文化育人的路径与方法,依托校级高水平艺术社团黑白剧社,立足校情校史,开展“戏剧+思政”的育人模式。
校情校史是一所高等学府人文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浙江大学这样的百年学府,其发展历程可以说就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缩影。“戏剧+思政”这一模式将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以戏剧为实现手段,校内多部门联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师生在编创、排练、观摩话剧的过程中得到陶冶和净化,潜移默化实现文化育人目标。
“戏剧+思政”模式早期探索
黑白剧社隶属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黑白剧社最早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称为黑白文艺社。黑白,取白山黑水之意,悼国土沦丧之痛。可以说,早在成立之初,黑白剧社就埋下红色火种。1990年,黑白剧社重建,积极开展戏剧活动。
早在1997年,黑白剧社就已尝试探索“戏剧+思政”模式,以红色校情校史融入戏剧编创工作,通过在校师生演绎先贤校友、师弟师妹饰演学长学姐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三全育人。黑白剧社选取浙大校友于子三烈士为原型,编排原创话剧《绿树如歌》,以戏剧的形式展现于子三烈士,以及同时期求是学子、革命志士可歌可泣的经历。
《绿树如歌》的演出深深感动了全校师生,反响强烈。黑白剧社专门组织学生前往杭州凤凰山麓祭扫于子三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深化和巩固爱国主义教育成果。《绿树如歌》是一次立体式、环绕式育人的积极探索,校情校史从枯燥的图文资料化成戏剧舞台上的直观感受。此次成功证明“戏剧+思政”模式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推进文化育人,坚定了信心。
《绿树如歌》浙江大学演出剧照
“戏剧+思政”创新工作方法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戏剧+思政”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人才优势、剧目优势、平台优势和设备优势为依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文化育人。
第一,多部门合作联动。黑白剧社通过和机械工程学院、海宁国际学院、心理学系等校内其他学院、部门联动的方式,增强观众覆盖面,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校史文化育人功用,为更多的校内师生服务,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家国意识,厚植家国情怀。
第二,多平台、立体式宣发。黑白剧社在2013年注册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黑白剧社”号,截至2024年8月,共推送文章892篇,粉丝数19717人,单篇最高阅读量12478次。针对目前短视频活跃、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现状,黑白剧社注重创新宣传模式,成立新媒体宣传组,进驻B站、新浪微博等平台,扩大宣传辐射面和影响力,宣传校情校史,将育人理念内核化入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内容,加大宣传效果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新技术运用到话剧演出。传统的话剧演出仅仅局限在剧场,现场视频录制视角固定,观感较差,难有代入感。黑白剧社同中国移动合作,3D“云直播”多部戏剧作品,将戏剧演出从校内辐射到社会,让校园戏剧的风采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辐射全社会、影响全社会、服务全社会的高校文化名片。
“戏剧+思政”模式特色成果
浙江大学黑白剧社进一步推动“戏剧+思政”,紧跟时代变化,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编创了多部原创优秀作品。其中,原创话剧《同行》获共青团中央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原创话剧《太阳城》获得校园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话剧《求是魂》为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发起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第一批入选剧目,受邀至人民大会堂参演《共和国的脊梁》专题晚会,并入选2016年全国优秀校园原创戏剧展演暨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话剧新版《求是魂》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浙江省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话剧《速写林俊德》入选中国科学家协会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项目重点推介名单。
这些原创作品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以感性的艺术表达,再现了浙江大学红色校情校史,以史育人,融美于教,给予师生极大的精神感召,在文化育人工作上取得突出成果。“戏剧+思政”的育人模式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原创话剧《求是魂》
黑白剧社此前曾依据浙大西迁红色校史创作话剧《太阳城》,在整理西迁素材的过程中,剧社师生都被竺可桢校长的事迹深深打动,已有将竺可桢校长传奇一生搬上舞台的念头。2012年,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发起“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力求通过塑造科技界的民族英雄,展示共和国脊梁的光辉业绩、崇高形象,引导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中来。浙江大学成为第一批入选高校,黑白剧社受命承担起“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话剧创作任务,以竺可桢校长为原型,编排原创话剧《求是魂》。
该剧至今已演出40余场,观众5万余人次,并受邀赴武汉、西安、重庆、汕头等地巡演。2015年9月,《求是魂》献演北京人民大会堂。现在这部作品已成为浙大新生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竺可桢校长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浙大学子。浙大校园一度传出口号:“浙大人,不能不看《求是魂》!”
在泪水与感动中涤荡初心与使命——原创话剧《速写林俊德》
2019年,黑白剧社同浙江大学马兰工作室合作,远赴北京、西安、上海等地采访,编排原创话剧《速写林俊德》,弘扬“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
2019年12月23日,原创话剧《速写林俊德》举行首演。
演出获得各界充分肯定,被多家媒体报道,浙大师生看完演出后表示:“泪点真的太多了!”这部作品配合马兰工作室的宣讲会、讲座、报告会等活动,成为浙江大学马兰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