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一位来自故宫的“朋友”
想跟您聊一聊
中国人的记忆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丁巳卜,宾,贞:妇婡不汰疾?
......”
嗨!我是小吉!看着我身上大大小小的“图案”,你是否已经猜到了我的身份?
对,我是甲骨。
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人们崇尚鬼神,遇到重要的事情,常常进行占卜,还将占卜的内容即卜辞,记录下来。我身上的“图案”就属于卜辞,它们是用中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性文字——甲骨文记录的,是中国人数千年前的记忆。
我叫“小吉”,是商周时人们占卜吉凶的工具。虽然占卜不能预期结果,但我还是希望人们最后都能心想事成、吉祥如意。
那么,我身上的甲骨文是什么意思?一起来看看我的“高清照”吧!
我的右外侧从上到下为“丁巳卜,宾,贞:妇婡不汰疾?”,左外侧从上到下为“贞:妇婡其汰疾?”。右内侧一圈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内侧一圈是“一二三四小告五六”。
丁巳卜宾贞卜辞
数千年前——在“丁巳”这天,商王武丁曾让一位名叫“宾”的“贞”人(占卜者),占卜王的妻子“婡”是否有“汰疾”。“汰疾”是一种胯部疾病,他们分别从不得病和得病两个方面,一共占卜了13次问结果呢!
我的好朋友身上还记录有商人占卜下雨的结果。人们问今天下雨吗?占卜结果是“今日雨”,然后还记录了验证占卜结果的“允雨”,也就是那天真的下雨啦!
当然,我的同伴们身上还有更多重要的信息,军政大事、祭祀神灵、子嗣繁衍、天气变化、天文异象、粮食生产……涉及了国家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呢。
……
占卜结束后我们去了哪里?
记不清了,三千多年来,我和伙伴们抱团“沉睡”在地下,直到19世纪晚期,农民伯伯“唤醒”了我的部分伙伴。
1899年,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先生认出了我们,读出了我们身上的“日”“月”“山”“水”等字和商王的名字,唤醒了数千年前国人的记忆。
这一年,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前推了1000年
这一年,后来也被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王懿荣画像
1908年,近代学者罗振玉和他的弟弟,确认了我们沉睡的位置——安阳西北五里外的小屯村。至此,我和伙伴们的年龄、故乡等情况基本弄清,也为之后伙伴们的“安全苏醒”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代学者罗振玉
因为商代没有留下系统性的史书,我们身上甲骨文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就成为了研究我国古文字和古代史,尤其是殷商历史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料。
举个“栗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殷本纪》中曾记载了商王先祖“小甲”,而我的两位小兄弟身上恰好记录了祭祀商王先祖——“小甲”的内容。这样看来商王的先祖“小甲”肯定是确有其人了。
被称为“甲骨四堂”之一的王国维先生,将这样的研究方法称为“二重证据法”,即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互验证。
不过两位小兄弟上记录的信息能被顺利知晓,还得感谢甲骨研究领域的专家们。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两位小兄弟一度“走散”,是专家们通过比对、拼接大家表面上的信息,让他们最终“团圆”。
现在,我和我的许多小伙伴都住在故宫博物院。
21395位成员,我们可是世界第三大的甲骨家族。
我们在故宫博物院受到了一辈辈专家、学者的悉心照料。从故宫博物院的第二任院长马衡先生,到唐兰先生、罗福颐先生、刘雨先生,到现在的故宫学者们。2013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了古文献研究所。从2013年至今,专家们10年如一日地梳理我们各个家族的“族谱”,现在马衡家族、谢伯殳家族的小伙伴已经跟大家见面了呢!
马衡先生与谢伯殳先生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马衡卷》《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谢伯殳卷》都已正式出版
提到古文献,故宫博物院古文字相关的藏品可不止有我们,还有陶文、金文、石鼓文、古玺印等等,随着越来越多专家加入保护我们、研究我们的团队,相信不久后,各个家族的成员也会陆续和大家见面,敬请期待哦!
我们是国人数千年前的记忆。罗振玉先生见到我们时说到:“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正是一代代专家的倾力付出、孜孜以求与承前启后,才让这份记忆得以留存、延续。
2017年,我们故宫博物院的甲骨家族与国内其他收藏单位的许多甲骨家族,一同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证书
我们肩上的任务是探寻中华文明的根基!
三千多年了!
这份记忆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