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锐珂中国上市新闻发布会暨首届强生创新制药肺癌患者日在上海举办。对强生创新制药而言,2025 年无疑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其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第40个年头。值此契机,强生创新制药中国区总裁 Cherry Huang女士接受新华网深度专访,分享公司一路走来的历程与愿景。
强生创新制药中国区总裁Cherry Huang女士在接受采访
新华网:锐珂的上市对中国肺癌患者意味着什么?这也是强生创新制药首次进军肺癌领域,这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Cherry:锐珂的上市对强生创新制药来说,确实是一个突破性的开始。我们一直致力于肿瘤研究,但真正进入肺癌领域这是首次。这款药物的上市,意味着肺癌患者将拥有全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锐珂中国上市会现场图片
从患者角度来看,锐珂带来了全新的作用机制和更高的总生存率,这无疑会给肺癌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突破性的希望。我们深知,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锐珂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于强生创新制药首次进军肺癌领域的思考,主要是基于我们对患者未尽之需的深刻洞察。具体来说,我们关注到肺癌治疗中存在三大未满足的需求:一是发病率高,二是死亡率高,三是耐药性问题严重。肺癌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肺癌患者数量庞大,而现有治疗手段仍难以满足患者的全部需求。特别是在EGFR突变领域,目前大部分治疗药物都是针对单一靶点,患者容易耐药,失去后线生存的机会。因此,我们决定在肺癌领域进行长线布局,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突破性创新治疗方案。
此外,我们还看到了肺癌治疗领域对于不同创新药物的迫切需求。虽然已有多种治疗药物上市,但真正具有创新机制的药物并不多。肺癌患者亟需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能够帮助他们在目前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实现生存时间的延长。而刚刚上市的锐珂填补了这一空白。
锐珂的独特之处总结来说是“一款药物、两个靶点、三种作用机制”:锐珂是一款治疗EGFR突变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简称双抗。它同时针对EGFR和MET两个靶点进行抑制,并具有三重作用机制。首先,锐珂能够同时抑制EGFR和MET两个通路,这两个通路是造成患者耐药的主要原因。通过同时抑制这两个通路,锐珂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总生存率。其次,锐珂具有降解受体的作用机制。细胞内的受体被吞噬后,能够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这一机制增强了锐珂的抗肿瘤效果。最后,锐珂还能够激活免疫细胞,调动整个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这一机制使得锐珂在抗肿瘤方面更加全面和有效。在肺癌治疗领域,锐珂的这些优势使得它成为了一款具有突破性的创新药物。此外,锐珂还在进行多项针对肺癌及其他瘤种的适应症的研究,将有望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突破性治疗希望。
新华网:2025 年是强生创新制药在华发展的第四十个年头,您认为现在的强生创新制药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公司在行业中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Cherry:强生创新制药,作为一家拥有深厚历史底蕴与传承的企业,至今已在中国走过了四十个春秋。强生集团本身更是一个拥有近140年历史的行业巨擘,这样的历史积淀,不仅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更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基石。然而,历史虽辉煌,但我们深知,不能仅停留在过去的荣耀上,更不能让历史成为束缚我们前进的枷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变化之快超乎想象,因此,我们最大的使命便是与团队携手,共同去创造未来。
Be Bold敢为人先,这是我们团队当前极力推崇的精神内核,它蕴含着三重深刻含义:敢创新、敢坚持、敢用人。
敢创新,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医药领域,创新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坚持突破性的创新,致力于解决那些尚未被攻克的医学难题。First-in-class、Best-in-class,这是我们研发的不二方向。我们期待在未来的五年里,能够为中国患者带来超过40个的突破性创新疗法或适应症,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科技的进步。
敢坚持,则体现在我们始终如一的“患者为先”理念上。从创始人保罗·杨森博士的“患者在等待”,到强生公司80年如一日的“我们的信条”,都深刻烙印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我们都将坚守这一初心,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未来五年,我们计划每年服务超过50万的患者及其家人,通过引入创新药物、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生态圈,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医疗服务。
敢用人,是我们实现一切目标的关键。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中国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中,我们更加迫切地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敢用人,更要敢用新人,用前瞻性的观念和成长性的思维去发掘和培养潜力股。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在繁忙的工作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未来五年,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出超过30名的行业领军人物,为公司的长远发展以及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我们选择以五年为规划周期,既非短视的急功近利,也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与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步伐相契合。我们深知,健康中国2030规划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一直致力于与健康中国同频共振,共同推动中国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新华网:强生是一家百年老店,能够提出“敢为人先”的理念,请问强生创新制药在扩展治疗领域、服务患者方面是如何做到敢创新的?与此同时,公司的创新底气来自哪里?
Cherry:强生创新制药在扩展治疗领域、服务患者方面,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理念,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难题。
我们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坚持解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特别是那些尚未被解决的问题,即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创新。这种信念驱使我们不断前行,在医药创新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为了实现这一信念,我们采取了倾斜性的研发性投资。以2024年为例,强生集团在研发方面的投资高达172亿美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近19.2%,这一比例在全球医药健康行业中遥遥领先。这种投资力度确保了我们能够持续推动创新,为患者带来更多突破性的疗法。以免疫领域为例,20多年前,我们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进入中国,开创了中国免疫领域生物制剂时代,这在当年是First-in-class。接下来我们要继续Best-in-class,研发不同的靶点,不断回溯源头,挖掘更具潜力的“高靶点”。2019年,我们引入了白介素23,开创了新的治疗时代,在银屑病、炎症性肠炎等疾病领域,让医生有更多的治疗选择,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为患者带来健康福祉。尤其银屑病和炎症性肠炎的患者都很年轻,规范治疗对他们的一生影响都很大。
其次,我们拥有卓越的研发实力。我们的研发团队汇聚了全球最领先的科学家,他们与全球各个市场上的医学团队紧密合作,确保能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个市场中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临床医生的科学需求是什么,如何把他们的想法反映到我们研发方案设计中。同时,我们的临床研究设计的严谨性和执行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中国发展的40年里,我们见证了中国临床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迅速发展。现在中国的专家不仅参与国内的临床研究,也已经开始带领全球的临床研究。比如我们今天上市的锐珂,它的PAPILLON研究的全球主要研究者就是来自中国的顶尖肺癌专家。他不仅带领着全球的肺癌专家共同研发,还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将PAPILLON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论文刊发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世界医学最高舞台上传递中国临床专家的声音。此外,我们还秉持开放式的创新概念。创新不仅仅发生在公司内部,还来自于全球各地。我们积极与全球的biotech公司、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医药创新。在中国,我们与多家biotech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突破性的创新疗法,包括强生在血液肿瘤的CAR-T细胞性疗法,实现了双赢。
总结来说,强生创新制药的创新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首先,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要去解决那些尚未被解决的问题,为患者带来真正的福祉。其次,我们拥有倾斜性的研发投资和卓越的研发实力,这为我们推动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最后,我们秉持开放式的创新概念,与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医药创新,这使得我们能够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技术,保持创新的活力和动能。
强生创新制药将继续秉持“敢为人先”的理念,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难题。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五年,能够为中国的患者引入超过40个突破性创新疗法或者适应症。
新华网:强生创新制药始终坚持“患者为先”,请问在服务患者方面,企业有哪些特点体现了这一坚定的坚持?
Cherry:强生创新制药在服务患者方面,始终将“患者为先”作为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行动准则,这一理念贯穿于我们研发、准入、商业化及患者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从历史传承来看,“患者为先”是强生创新制药的根基。我们的创始人保罗·杨森博士,早在1978年就长途跋涉来到中国,驱使他的是对患者的深切关怀和“患者在等待”的信念。这种精神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的行为,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具体实践中,强生创新制药在多个方面体现了“患者为先”的特点:
快速准入与医保覆盖:我们深知,一个科学药物只有真正为患者服务,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我们积极响应中国医药改革,自2015年以来,已有34个突破创新药品在中国获批上市。同时,我们与政府部门紧密合作,推动这些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前已有31个创新药成功加入中国医保,让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并受益于这些创新药物。
科学为本的学术活动:我们坚持以科学为本的学术活动,通过各种医学交流形式,帮助临床医生充分了解药品的临床价值。我们深知医生在患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因此致力于与他们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打通健康科普最后一公里:我们不仅提供突破性的创新药品作为解决方案,还关注患者的全方位需求。在肿瘤领域,我们携手行业、临床专家、学协会、患者组织和媒体,合作探索并建立了端到端的肿瘤全周期管理体系,帮助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更好地应对肿瘤;在精神卫生领域,我们今年刚上市了First-in-class的创新抗抑郁药物“速开朗”,以全新的作用机制和给药方式填补了这一治疗领域的市场空白;,在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我们研发了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效针剂,一方面帮助患者减少用药频率,增强依从性,同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目标;基于公司在整个精神卫生领域经验和知识的深厚积淀,在过去14年里,我们携手各方连续组织开展了精神卫生月活动,,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消除歧视,为患者提供更多支持。
持续创新与知识积淀:我们不断追求创新,致力于解决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同时,我们也注重知识积淀和经验传承,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在多个疾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
“患者为先”已经深深融入强生创新制药的企业文化和每个员工的行动中。在未来的五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一信念,每年提供新的创新药物,与各方合作帮助超过50万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庭获益,共同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生态圈。
新华网:强生创新制药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中,伴随着许多本土优秀制药行业人才的成长。请问您如何看待公司在人才发展方面的优势?
Cherry:强生创新制药在人才发展方面,拥有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不仅体现在我们的理念上,更落实在我们的具体行动中。首先,我们的领导者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我深知,没有优秀的人才和团队,再好的策略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人才发展是我每天都会花时间的事项。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我们观察到员工和管理者往往忙于日常事务,缺乏沉淀和提升自我的机会。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了成长型思维、前瞻性的人才发展理论,不光局限于他过去做过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成长潜力,帮助他实现在职业上的目标,或者通俗一点说就是敢用新人。其次,我们为人才提供了多元化的培养计划和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内部轮岗、转岗等机制,员工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岗位和角色,拓宽视野,提升多元化的竞争能力。同时,我们重视每一个员工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提升关键能力。例如,我们去年构思并于今年推出的“坚翼之星”领导力营,就是一个10个月的领导力培训项目,旨在帮助领导者们提升综合性的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
此外,我们注重领导力的提升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在“坚翼之星”领导力营中,我们设置了mini MBA、教练、邀请强生的国外领导人成为参营者的导师,帮助他们接触并了解国际思维、跨市场思维模式。我们鼓励员工去尝试新的东西,即使失败也能从中吸取经验,得到更好地发展。
最后,我们塑造了支持人才发展的企业文化。我们提倡“坚翼文化”,即Be Bold敢为人先,勇于担责,鼓励每一个人敢于发声、敢于尝试。我们推崇多元化的团队,鼓励不同风格、不同背景的人才加入,共同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在接下来五年能够培养超过30位领军者。这些领军者既可以扎根本土,引领中国健康行业的发展,也可以走上强生的国际舞台,把中国的影响力带到全世界。强生创新制药在人才发展方面的优势,将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