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和煦、人声熙攘,丰收的果蔬摊位排列成行。在11月的“张强大集”上,除了人流如织的赶集群众,还出现了一抹不一样的“消防蓝”。
“大爷,收割完的秸秆等可燃草料一定要科学堆放,远离电线、火源,不要随意堆放在房前屋后。”消防员们精神饱满,乡音亲切,向往来的群众进行消防知识宣讲,这个场景正是康平县消防救援大队深入群众普及消防知识的一个片段。
今年11月是第33个全国消防宣传月,康平县消防救援大队将“消”与“防”融入基层乡村消防安全的每一处细节,铺管线、保水源,将消防水源保障做实做细,消除灭火行动中可能出现的用水问题;访乡邻、走基层,科普消防知识,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防范火情于未然之时。
织密灭火水源网 打造消防“供水圈”
围绕基层队站加水慢、加水难的问题,康平消防救援大队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与当地乡镇政府对接,制定了消防“供水圈”解决方案。
所谓消防“供水圈”,指的是一张密实的消防保障水源网,由辖区内14处水鹤及百余处水源共同构成,由点及面,全面覆盖,为康平县消防救援队伍灭火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源保障,为社会面消防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消防宣传不留死角 杜绝火情防患未“燃”
强调消防安全,实则“防”在前,“消”在后。康平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宣传上实行一“进”一“出”方式,一方面,消防队站向社会单位开放,让人民群众走进消防,近距离体验消防器械、了解消防知识,让消防安全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消防战士们走出消防站,走进广大农民群众的田间地头,结合乡村消防的特点,引用秋冬季节典型消防安全事故案例,重点强调乡村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消防隐患,提醒辖区村民秋冬季节防火注意事项,用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语言讲解初期火灾扑救方法等消防安全知识,并为村民们发放图文并茂的消防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