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8日,“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总决赛”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来自全国的767支高校优秀队伍,1500余名大学生参加。此次入围总决赛的选手团队是从1120多所高校的222496名在校大学生中,经过校赛、省赛(区域赛)等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团队。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加速培养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响应新时代政策要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选择,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石。王金平表示,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升级,构建了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的闭环机制,更加注重青年大学生创新成果的推广与落地。青年人才不仅是国家的未来,更是国家的现在,中国信息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连接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资源,为高校大学生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多机会。
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是一个致力于激发与培养在校大学创新发明能力的赛事,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创新发明的洪流中。大赛自2021年以来,得到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已成为广大学生探究实际问题、开展实质交流、培养团队意识的重要标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启钱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新中国创办的首批航空高等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英才 为国铸重器”的初心与使命,扎根民航与商航领域,打造形成了发动机、无人机、直升机三机的品牌。此次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构建了从“创新发明教育”到“创新发明竞赛”到“创新发明成果落地”再到“参赛学生就业对接”及“高校与上市公司产学研对接”的完整体系。他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借助大赛这一平台,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
开幕式由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红主持。
大赛监督委员会主任、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原秘书长、国家纳米中心党委原书记刘洪海,大赛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科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邹俊新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大赛执行委员会主任、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会长周长春作大赛工作报告,他回顾了今年大赛的工作历程,各赛道的组织情况,总结了今年大赛的六大特点,并对选手与评委提出明确要求。活动现场,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代表评委宣誓。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王楠代表参赛选手宣誓。
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致力于通过构建赛事全过程闭环竞赛服务机制,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应用落地。自2021年以来,大赛规模逐年扩大,影响力不断攀升。从2021年的1.2万名大学生参赛,到2023年的18万名大学生参赛,再到今年的22万多名大学生及4.5万余名指导教师参赛,大赛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创新赛事之一。
今年大赛涵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工程、新能源以及很多跨学科项目等十大范围,其中出现了多个可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项目。
8日中午,总决赛圆满落幕。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致闭幕辞,他介绍了自2021年以来的详细参赛数据。他表示,中国信息协会将继续积极搭建平台,并通过“英创工程”推动参赛大学生创新成果与企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大赛监督委员会主任、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原秘书长、国家纳米中心党委原书记刘洪海,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红,中国信息协会副秘书长张章,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常务副会长丁书林,秘书长王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徐以中,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秘书长陶永喜,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新商科实验教学委员会理事长王晓燕,成都市科技金融协会副会长张华,大赛执行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伍文、副主任汪娟、赵铭,九江学院经济学院教授李拔豪,上海奕教科技产品总监代斌,江苏鼎傲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晖等出席闭幕式并为本次总决赛获奖选手颁奖。
在颁奖之前,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与“智联招聘”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落实“英创工程”的具体措施,为参赛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提供了落地服务。
大赛执行委员会主任、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会长周长春主持颁奖与闭幕式。
经过激烈的角逐与严格、公平、公正的评审,最终113个项目获得一等奖,192个项目获得二等奖,284个项目获得三等奖,所有获奖项目于7日晚在大赛官方公众号(IIC大赛)进行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