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2日电(任想) 近日,公募基金管理费率改革落地。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与投资者利益更加协调一致、互相支撑、共同实现。在政策不断完善、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行业生态有望进一步优化。
面对行业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型基金公司如何打造竞争优势谋发展?如何突出重围、走实走好中小型基金公司发展之路?中信建投基金总经理金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竞争求异,是中小型基金公司发展的关键发力点。
管理规模破“千亿”
据金强介绍,在其上任之初,中信建投基金公募管理规模较小,面对眼前举步维艰的局面,公司一致认为,唯有改革突破,才能将一切拉回正轨。
而改革的首要突破点在于中信建投文化的植入。对于公募基金行业而言,行业文化建设十分关键。企业文化更是一家基金公司发展的“航向针”,基金行业“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文化理念不仅是共识,更应该被积极付诸实践。
正是基于此,中信建投基金积极推动公司成为中信建投证券全资子公司,从源头上解决建投文化植入的问题。2021年,中信建投证券收回全部股权,完成对中信建投基金的百分百控股。自此,中信建投基金的发展困境逐步被打破,得益于大股东的支持,销售渠道进一步打通,公司内部文化不断完善,加之公司各部门自上而下的改革,中信建投基金在投资研究、客户服务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改观。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信建投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在市场波动情况下实现逆势增长,资产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大关,公募管理规模达到564亿元。
投研实力迈上新台阶
一直以来,投研、产品、市场被当做是公募基金公司发展的“三驾马车”。对中信建投基金而言,投研方面的建设是其打造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中信建投基金给予基金经理在合规前提下很大的权限,并且制定一系列灵活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据介绍,中信建投基金内部实施长效考核机制,重视基金经理3年期、5年期的中长期业绩。另一方面,中信建投基金充分尊重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特质,力争为基金经理提供专业、强大的平台支持。
同时,为进一步拓展投研力量,近两年来,中信建投基金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引进了一批优秀的投研人才,建立了服务于公募基金管理、私募资产管理、量化投资等业务的全方位投研体系,负责宏观策略、行业分析、企业信评、资产配置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团队总人数超过50人。
通过不断引进和培养优秀投研人才,提升投研业务水平,着力打造中长期稳健可持续业绩投研体系,近年来,中信建投基金投研实力迈上新台阶,根据海通证券2022年4季度评价结果报告数据显示,近五年权益产品业绩排名第13名,近三年权益业绩排名为第26名,投资业绩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股东支持是发展的最大底气
如何才能走出中小型基金公司的特色之路?中信建投基金认为,对其自身而言,充分发挥股东资源的优势是解题关键。据介绍,中信建投证券工作人员超1.4万人,管辖的客户资产规模十分庞大。如此丰富优质的资源,无论是从渠道支持还是从客户拓展角度而言,都是中信建投基金发展巨大的潜力和前景所在。基于此,持续深耕股东资源加强内外部协同是中信建投基金的重要发展战略。
据了解,2022年底,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获得证监会及上交所受理。此项目是全国首单央企新能源公募REITs,也是中信建投证券与中信建投基金的首单公募REITs项目,实现了中信建投基金在公募REITs业务发展方面的重大突破。
“由于REITs的存续期长,专业性强,在项目选择上应十分谨慎,目光尽可能放得长远。”金强表示,中信建投基金凭借母公司投行团队在项目选择、风险控制方面的专业优势,在公募REITs业务上可以做到多点开花。公募REITs投资空间极为广阔,随着REITs试点范围持续扩大,后续公司在这方面业务上将大有所为。
此外,中信建投基金充分借助股东力量积极布局和完善各个投资赛道和产品。5月29日,中信建投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对旗下中信建投基金增资1.5亿元,后续,中信建投基金对部分布局产品采用发起式形式,即由基金管理人股东、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经理等人员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基金的一定数额。一方面保证基金产品的成立,另一方面与基民利益深度绑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市场预期,在费率改革影响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投研核心能力扎实、合规风控水平突出的优质机构将更具竞争优势。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尽管降低费率加大了其运营压力,但有助于提升基金行业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真正找到差异化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