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烟台招远市按照“示范引领、全域提升”的工作理念,统筹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从增强群众参与度和体验感入手,精心打造“富美和谐·文明大户”文明实践展示带,以高水平文明实践展示带提供高质量文化服务供给,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全景
以文为媒,编织富美和谐展带
立足资源特色,浓缩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家风文化、乡村振兴文化之精华,精心编织出一条“富美和谐·文明大户”文明实践展示带。
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为龙头,科学规划点位布局与路径展示,衔接赵书策村、西华山村、侯家沟村、山里陈家村等10处村级文明实践阵地,结合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整合国家级九鼎原乡旅游区、钟离湖旅游区,将优势资源串联成带,使其可见可感。
在文明实践展示带打造过程中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凸显地域特色。观粉丝制作技艺,品玲珑精酿美酒,感绒绣细腻之美,彰显非遗文化底蕴;铭记英雄少年赵书策等革命先辈奋斗历史,传承崇德向善、和睦团结的中华民族优良家风,秉承“誓走共富路”的乡村振兴精神,大户陈家村实现了从曾经一穷二白、闭塞落后到如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华丽转变,有力带动了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实施文明实践效能提升工程,组建10支骨干文明实践队伍,不断延伸文明实践触角。以“文明实践我行动”为引领,活动月月有安排、周周有行动,常态化开展“扶老助困·微笑向暖”“邻里帮帮·遇事不慌”等文明实践活动,本年度开展活动500余场次,着力构建“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格局。
以文化人,燃起文明实践薪火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招远市不断夯实载体,寓文化传承于文明实践之中,建强用好文明实践阵地,持续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全力营造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文明新风尚。
通过对仰望顶战役遗址、无名英雄纪念碑、民族英雄赵书策故居、革命忠烈馆、北海银行旧址等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地标进行整合,打造红色文化廊道,以革命故事讲解、红色文化研学等活动为载体,引导群众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策划打造钟离湖文博苑这一综合性非遗体验场所,涵盖金银制作工艺、中医药、国画、柳编等七大非遗门类,通过“场所换服务”形式,吸引非遗传承人来此建立工作室,定期开展非遗文化互动体验活动,持续提升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
利用陈氏文化核心聚居区有利条件,将村史馆作为传承的有形载体,重点打造大户陈家村史馆、山里陈家村史馆作为先行示范。同时,从村庄地理、文化、名人、发展历程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盘点,集中编撰村史村志,弘扬传承淳朴村风、良好家风,不断为展示带增添新内涵。目前,展示带内十个行政村村史村志均已成稿刊印。
以文兴产,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招远市积极推动“文化+”模式,充分发挥文化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与国家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35名农业技术专家根据生产现实需求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自模式运行以来,共培训省内外学员9000余人次,优势辐射效应积极扩大,展示带知名度、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2024年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山东·招远站在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开幕
打造“钟离湖”“九鼎原乡”精品文旅品牌,持续提升姚家湾文化街、金水湾露营区等特色景点服务能力,不断推动农副产品、非遗手造向旅游商品转化。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事业,高标准建设山地自行车赛道等乡村体育赛事阵地,相继承办全国竞速小轮车联赛、省山地越野自行车锦标赛等大型乡村体育活动,以体促游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今年以来,文明实践展示带共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370余万元。
组织开展农民丰收节、葡萄文化节、四季“村晚”等具有鲜明文化内核的特色活动,近年来先后承办大型综合类活动100余场次,以活动为载体持续释放展示带魅力,让乡村振兴的“面子”更靓“里子”更实。(苑文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