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早晨,位于湖南省湘潭市的韶山灌区洋潭引水枢纽,流水潺潺,百鸟争鸣。宽阔的水面时而有鱼儿欢跳。这时,如果你尽情地吸吮着香甜的空气,喝一口清甜的潭水,你一定会陶醉其中,一定会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感恩灌区人民的无私馈赠。
图为秀美的韶山灌区银河渡槽 郭晓 摄
孜孜不倦夯基础。五十多年前,10万灌区人民,整整十个月,三百多个日日夜夜,自带粮食,手拉肩扛开凿了长达186公里,灌溉一百万亩农田的韶山灌区主干渠。半个多世纪沧海桑田,几代韶灌人无私奉献,如今灌区主体依然牢固如初。2023年9月,总投资高达8.42亿元,湘潭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单个水利项目——韶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全面开建。今年1月和3月,集灌溉与景观于一体的“涓上飞涟”和“楠竹长虹”两处渡槽重建项目顺利合拢,灌区现代化改造关键控制性工程重放异彩,而这用了不到半年。这就是韶灌人的自豪、坚守与奉献。目前,灌区整个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
默默无闻保丰收。雨季防洪,旱季灌溉,横跨娄底、湘潭、长沙3地7县,穿越110座山头,跨过90多条河谷,流经26座渡槽、10座隧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韶灌默默无闻地为2500平方千米区域的百万亩农田及灌区150多万人日夜供水,从未间断。今年,韶山灌区累计已提供农业灌溉用水4.3亿立方米,农业灌溉保障率达到100%,有力保障灌区粮食稳产丰收;另外,还保障了4000万立方米水用于沿线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眷眷不忘耕文旅。从洋潭枢纽到楠竹长虹,从东山书院到灌区纪念馆,从水上回旋到半程马拉松,长达1300余公里的干支渠两侧,几十处经典景观错落有致。一条人与自然怡然相处的绿色生态廊道延绵不断、无私无悔地哺乳着湘中大地,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徜徉其中。尤其是去年以来,韶山灌区持续深挖文旅资源,通过开辟多条旅游线路,举办大型徒步活动、半程马拉松赛和全国诗词大赛等多向发力,红色文化引力日益彰显,国家水利风景区的魅力日益外延。
近年来,韶山灌区先后荣获全国“人民治水 百年功绩”治水工程、“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水效领跑者”、“最具时代精神的魅力灌区”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第一批,也是湖南省唯一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大中型灌区。目前,韶山灌区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和全国示范灌区建设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王富强 陈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