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面向政务领域的拟人化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门验收,该项目牵头单位杭州中软安人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式政务服务现代化。
据了解,该项目旨在推动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创新,构建共性基础平台,发挥政产学研用的特色优势,促进政务服务体系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中国政务服务现代化变革提供创新技术支撑和开展创新范式探索。项目以中国电子(CEC)旗下国内政务服务领域龙头企业杭州中软安人为项目牵头单位,联合国家税务、海关和人社行业部委的技术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聚焦当前政务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痛点和难点,与复旦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传媒大学等学校和相关技术单位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并在行业中开展典型应用示范。
此次项目负责人程德生教授级高工认为,在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关键技术突破和政务服务模式创新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打造政务服务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政务服务现代化为出发点,以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为牵引,采取创新联合体方式,共同描绘未来蓝图、商议发展路径、突破技术难题、打造服务平台、探索服务模式变革。从技术创新和模式创建两个方向,形成三类核心技术突破和三种服务模式探索。在技术突破层面,创造性的把领域大模型的意图识别和启发式智能技术与现有的数字化技术结合,打造安全、可信、可控的政务服务开放式数字技术底座,完美解决大模型的“幻觉”带来的不确定,真正实现政务服务的“非二义性”的刚性需求;创新性的把多模态、拟人化技术与严肃的政务服务整合,建立有温度的政务领域数字化服务体系;聚焦政策变化导致的快速服务响应要求,在低资源场景下,通过迁移学习和快速实践学习等方式,低成本快周期建立政策快速响应“七天机制”。在模式探索层面,针对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以及伦理问题,通过建立技术治理与约束机制、自主可控的数字技术底座建设、构建以我为主可持续的技术管理模式,将各类新技术纳入规范有序的开放式信创数字技术平台进行管理和应用,构建安全屏障;通过建立整合型、集约式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知识和智慧的统一管理和分布赋能,在智能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中,体系化的解决“应用烟囱”和“数据孤岛”问题;同时,在安全、可信的数字化、智能化基础上探索政府服务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政务服务社会共治模式。通过技术与模式双创新,搭建创新技术和业务变革之间的桥梁,可以有效解决政务服务“准确、全面和高时效”要求面临的协同困境,构建有温度、可信任和及时有效的政务精准服务体系,用新模式构建政务服务数字基础支撑、打开社会共治服务边界,创新政务服务的传播和服务模式。
下一步,项目组表示将以验收为起点,以建立政务服务技术创新共同体为契机,打造科技部项目成果应用示范基地,整合产业上下游,构建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和平台,推动项目成果转化,助力政府实现以技术驱动、生态发展和数字融合为核心的服务变革,让技术创新之花结出业务变革之果。
项目牵头单位杭州中软安人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电子(CEC)央企改革的参与单位和国内政务服务领域技术创新引领者,在国家科技部门和相关行业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将在政务服务领域一手抓技术和模式创新,一手抓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创保障,为开拓政务服务新局面、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新生态的愿景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