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9月28日,由科普研学联盟发起的第六届中国科普研学与旅游大会在青岛成功举办。大会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主办。开幕式颁奖环节,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发起创建的“新物种”科学传播与野外科考科普研修品牌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份申报中脱引而出,荣获“十佳品牌”荣誉。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徐延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名誉院长包振民为“十佳品牌”颁奖。出席大会开幕式的还有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卢光志、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荣誉主席、上海科技馆原馆长王小明,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令耘等嘉宾,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科普教育、研学旅行及旅游行业精英代表。
本次全国科普研学“十佳品牌”由科普研学联盟组织评选,科普研学联盟是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颗粒学会、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24家科技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推动科普研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科普研学课程的深度开发、科普研学人才的培养的共同体。自2018年发起成立以来,在科普研学理论研究、行业标准制定、资源平台搭建、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次获得“十佳品牌”的“新物种”科学传播与野外科考研修项目由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联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元宇宙科技传播专委会、“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组委会、嘉德文库、百度飞桨、伊顿纪德等机构与十多所院校伙伴共同发起。
“新物种”(Evogen)提出了“没有围墙的实验室”理念,致力于推动科普与科学教育改革,重塑未来教学生态。目前已吸引了包括天体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哲学、人工智能、航天、科幻、影视学、动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100余位跨学科专家加入“新物种”导师行列。同时致力于发现未来科学家、艺术家、架构师、工程师等顶尖人才,每期科考研修活动选拔全国不同区域、院校、专业、年纪的优秀学生参加。精心设计跨学科课程、大胆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以导师与营员的双选、分组、竞赛、路演等多样化形式,激发师生学习兴趣与想象力,构建平等、宽容、紧张、默契的研修生态。
“新物种”还致力于推动科考研修与科研工作的相互促进。除了科考路线及课程,还设计了生物感知智能、空天地感知以及认知学科等等领域的相关实验。如与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东南大学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组、南京艺术学院等开展了艺术疗愈、智能车媒体、中国脑计划等多个实验项目。2024年8月在新疆哈密科考途中,汪筱林院士带领学生观测了珍贵的恐龙足迹化石,经过认真鉴别和保护挖掘,将化石遗迹运送至博物馆进行进一步研究。“新物种”科考研修过程中的灵感、启发及实地勘察成果在逐项落地,并融入科研之中,有效促进了科学研究的探索。除了能够参与到科研实验中,营员们在科考研修中产出的AI共创优秀作品将通过国际化传播和国际节展巡回计划得到推广,获得更多荣誉。
在产业合作与基地建设方面,“新物种”走出了独特的可持续的伴随式发展模式。 “新物种”起步之初就提出“未来之问”主题,对应各产业的趋势发展,形成众多面向未来的产业生态聚集。在基地建设方面紧扣各地区发展定位,共建科考科普研学基地。如新疆哈密市政府与科协,与“新物种”开发独具特色的大海道科考科普研修线路,改造本地研学中心,与“新物种”主办方共建联合实验室等科技特色落地项目;“新物种”每期举办时都邀请企业嘉宾做观摩团成员,亲历整个过程后,形成了“新物种”长期的合作方阵营。
目前,“新物种”已经与新疆哈密市政府正式签订了科考科普研学基地,内蒙、山西、浙江、江苏、重庆等地纷纷提出共建模式。此外,“新物种”AI大媒介未来研修营与野外科考、“新物种”科学素养与想象力开发者大赛、“卡门线”数字时尚风暴节、“艺术星座”跨界太空行动、想象力与科学素养大会、“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等,共同构成“营”“赛”“展”“节”“会”五位一体,面向未来的新物种计划,构建共生、共创的生态成长平台。
展望未来,新物种负责人介绍,“新物种” 科学传播与野外科考科普研修将继续秉持“想象力、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的理念,不断探索跨学科教育的新路径,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