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医医疗大模型成热点引发关注。在“AI+”的浪潮下,围绕医疗大模型微医控股在天津的实践颇为亮眼。
年收入跻身前三甲 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交出高能成绩单
日前,知名中文医疗大模型开放评测平台MedBench新一轮榜单揭晓,在其自测榜单中,天津数字健共体的运营方——微医控股的微医医疗大模型以总分94.7分排名靠前。不仅如此,过去半年,其大模型还在国内权威医疗大模型测评平台CMB(Comprehensive Medical Benchmark in Chinese)多次引发关注。
硬核科技含量之外,外界对于微医控股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的落地关注度更高。2024年12月31日,微医控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其在天津的亮眼业绩尤为引人关注。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微医控股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9.62亿元、13.68亿元和18.63亿元。2024年上半年收入1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其中,来自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的收入达14.4亿元,占比近八成。
招股书里有两个数字值得注意:截至2024年6月30日,天津人工智能医院作为总牵引的健共体中,多病种及糖尿病会员数量已经达到约90万人;2024年4月1日至6月30日,天津医保多病种年度人均额度约为人民币8000元。
业内人士透露,通过AI赋能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并形成能力、服务、利益共同体后,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收入高速增长,2024年度总收入已跃居天津医疗机构前三强。
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的AI赋能成绩单,受到市场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微医控股“AI医生”的处方不合理提醒遵从率达到了99.97%;“AI健管”让单名健管师管理的人数从2022年的约550名增加至2024年上半年的约2000名。
数据表明,人们对于AI医疗的各种畅想,正在天津一步步变为现实。
四方共赢突破世界难题 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正走向全国
公开资料显示,得益于“AI医生、AI药师、AI检查、AI健管、AI智控”五大智能体的深度应用,天津人工智能总医院覆盖的诊前、诊中、诊后等全流程医疗服务,均实现提质增效。
在天津,由人工智能总医院牵头,协同该市266家基层医疗机构、2000余个基层医疗服务站、卫生室组建的紧密型数字医联体,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实现了患者健康指标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升、降低医保支出增幅“两升一降”成效。
基于人工智能总医院的赋能,天津数字健共体内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被重构,“AI赋能+健康绩效”正在突破医疗卫生体系如何实现“四方共赢”的难题:患者健康改善、医生收入提升、医院能力及门诊量提升、医保增幅下降。
招股书披露,微医控股正将该模式向多地复制。同时,微医控股计划与中国数字医疗行业的其他参与者合作,为中国的AI医院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评估系统。当前,微医控股正和各方积极酝酿医疗AI行业规范的创建,这一工作旨在促进医疗AI的发展。
在新一轮医疗健康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总医院有望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