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6月10日电(刘欣瑜)端午佳节,陇原大地,荷包飘香。6月10日,由甘肃省文旅厅和庆阳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甘肃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系列活动暨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式在庆阳举行。丝绸彩布做底,银针丝线为笔,飞针走线之间,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小香包在千年传承中不断创新,庆阳香包的精神价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
香包也叫香囊,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人们将多种草药研制成细末放入药袋,百姓通过口鼻吸入体内,以达到避秽浊、御疾病的功效。2006年,庆阳香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庆阳围绕以香包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加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度,已先后举办了十八届香包民俗文化节。此次庆阳香包节以“香约庆阳、包容天下”为主题,采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运作模式,有力推动了庆阳文旅融合发展。
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表示,庆阳香包将艺术与技术、生产与生活、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融为一体,穿越千年、历久弥新、大放异彩,如今香包已经成为庆阳文化的鲜明标识。“我们以非遗为媒、以会展交友,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在庆阳多走走多看看,体验非遗文化的厚重神奇。”黄泽元说。
五彩缤纷的布料上,绣娘们用彩色丝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天地万物、山川日月都可入画,再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绵和中草香料,便是一件寄托祝愿祈福的庆阳香包。如今的庆阳香包,不仅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品,更是有着可观经济效益的商品,小小香包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甘肃省文旅厅厅长何效祖表示,此次举办的非遗宣传展示展销系列活动,让更多群众踊跃参与非遗活动、感受非遗魅力、传播非遗声音,进一步提升了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热爱和参与。
据了解,本次节会为期5天,邀请了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22个省(市、自治区)和全省14个市(州)12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节会期间将举办非遗展示、非遗购物、产品展销、招商引资、沉浸体验、文艺演出、美食品鉴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