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袁思陶、伊媛) 近日,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围绕番薯(又名地瓜、红薯、白薯)这一食物,题写了一系列文字,发表于书法公众号“两块砖墨讯”上。同期刊登的还有北京舒同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王振关于番薯的词作。据悉,“两块砖墨讯”由莫言与王振共同推出,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目前已推出220期。
莫言题名
释文:
地瓜美食 先辈伟功
一五九三年,华侨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把红薯从菲律宾引入中国,为解决国人吃饭问题立下大功。
甲辰中秋
莫言
(编者按:番薯引进中国有多条路线,明时陈振龙及其子将番薯从菲律宾引入我国福建地区。)
莫言书板栗红薯小记
(请翻转手机横屏阅读)
释文:
释文:
板栗红薯
前夜刷视频看到一对陕北中年夫妇在扒红薯,那男的双手插进土里把一墩地瓜捧出来,嘴里喊着:快来看啊,快来买啊,红皮沙瓤赛栗子味儿的红薯啊,请点击链接购买啊,比超市里便宜很多啊……
我很少在网上买东西,总感到像骗局,但这次抵不住诱惑,按着网络的提示,买了十斤,花了三十三元九角,想不到两天之后,竟然真的收到了一箱红薯,大大小小十二个,虽不如在手机上看漂亮,但也还新鲜。当即洗净两个放到空气炸锅里蒸熟,没开锅香气即洋溢出来。从锅里取出,掰开一尝,果然味道不错,心甚悦之。
当年吃红薯倒了胃口的人很多,这些人中有的发誓再也不吃红薯,有的却依然喜欢吃,我属后者。
这次网络购薯,空气炸锅蒸煮,使我体验了与时俱进的乐趣,科学日新月异,生活瞬息万变,拒绝接受新鲜事物,当然也可以活下去,但生活的质量必会下降,甚至会成为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异类。
甲辰中秋后二日
莫言
莫言手书新诗两首
莫言手书新诗两首之一
释文:
地瓜真是好东西,
味道香甜众口迷。
据说能防多种病,
名声可与老参齐。
甲辰中秋节后,地瓜诗一首。
莫言
莫言手书新诗两首之二
释文:
一茬红薯半年粮,
茎叶皆能饱胃肠。
渡海过洋风浪急,
陈公携宝返家乡。
公元一五九三年,福建人陈振龙不畏艰险将红薯引入中国。
莫言
莫言书窝瓜下蛋技术宣传词
释文:
窝瓜下蛋,
绳绳拉线。
苗苗曳蔓,
卵薯产蛋。
测产估算,
亩产过万。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胶南农民发明了“窝瓜下蛋”技术,这是当时的宣传词。
莫言
(编者按:该技术最初发明于1955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拍摄成了专题片进行全国推广。)
王振填词《调笑令·红薯》
释文:
红薯。红薯。火上烤锅里煮。捧着滚烫喷香。万户千家食粮。
粮食。粮食。少则忧多则喜。
甲辰中秋,填《调笑令》一首以和莫言老师地瓜诗。
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