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闭馆五年后终于恢复开放
1.【广州美术学院新生千人共绘百米长卷】9月22日下午,广州美术学院在大学城校区举办了“传承中华美德 涵养节俭风尚”2020级军训新生千人共绘百米长卷主题创作活动。磅礴的线描稿在田径场上铺开,新生们以军训训练营为单位,4个营队分别派出画手代表们用画笔传达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思节俭,行节俭,绘节俭,两个小时后,一幅恢弘的百米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是广州美术学院继去年9月组织2019级新生千人共绘“礼赞新时代 共绘中国梦”百米长卷后,第二次举办此类活动,让广美的新生军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别样红”。
“传承中华美德 涵养节俭风尚”千人共绘百米长卷活动现场(图片来源:广州美术学院)
2.【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闭馆五年后终于恢复开放】9月22日,在闭馆62个月后,河南博物院主展馆恢复开放。自2015年7月以来,河南博物院开始实施震加固工程及陈展恢复提升项目,至今主展馆已关闭五年多。据了解,重新开放的主展馆依旧分为4层,共设有“新石器时期”“夏商时期”“东周时期”“隋唐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河南”“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国宝特展”“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等16个展厅,以及一个华夏古乐厅。此外,贾湖骨笛、妇好鸮尊、杜岭方鼎、莲鹤方壶等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均亮相展厅。
河南博物院展厅(图片来源:弘博网)
3.【洛杉矶国际网络艺术节暨比佛利艺术在线展览月底揭幕】9月28日,由比佛利艺术、比佛利新闻网承办,英国皇家学会加州分会、美国联合国协会教练谷分会协办,比佛利山庄市政府比佛利艺术节、洛杉矶艺术节提供支持的洛杉矶国际网络艺术节暨比佛利艺术在线展览将在洛杉矶揭幕。本次艺术节组委会特邀了10位国际艺术家共同参与,其中包括7位画家及摄影家、歌唱家、设计师各1位。黄建南作为唯一的亚洲艺术家,位居获邀艺术家之首,体现了黄建南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的重要分量。据介绍,本次艺术节具有国际性、权威性、专业性、主流性、商业性,是跨国家、区域、种族、肤色、文化的一次盛会。
黄建南新作鉴赏(图片来源:艺术中国ArtChina)
1.【朱莉·波特:国家女性艺术博物馆如何保护女性遗产,赋予女性权力】朱莉·波特(Julie Botte):巴黎第三大学美学和艺术科学博士生。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女性艺术博物馆和加拿大朗格伊的女性博物馆成立的目的是让女性艺术家作品成为博物馆藏品中的主要组成,从而促进社会中的性别平等。女性主义博物馆学并不局限于描述过去和现在;相反,它为当下提出了问题,并为平等主义的未来铺平了道路。女性主义博物馆旨在提高人们的意识,改变人们的心态。文章通过对不同案例的比较研究,介绍了将性别融入博物馆的不同方案。这两家博物馆的收藏提高了人们对女性历史的认识,并为物品提供了新的诠释。尽管两家博物馆存在差异,但都在试图通过提供不同的历史和艺术史解读来改变游客看待过去和当代社会的方式,它们都让参观者意识到了世界上的性别不平等。
原文载于《环球博物馆》(Museum International),2020年第1-2期
女性博物馆展品:美国少年护士团招募海报(图片来源:加拿大女性历史博物馆)
2.【董文君、孙献华:木版年画和现代纤维软雕塑的契合】孙献华: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董文君: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本科生。传统木版年画是古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财富,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深入研究。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和创新,而现代艺术家对其保护、传承、创新的方式是将其运用于现代艺术创作。纤维艺术是一种现代艺术形式,其充分利用了传统纺织技术,以现代设计思维为主导,突破了实用性的价值约束,具有较强的思维观念性、开放性、实践性、参与性,是具有形式感的新潮视觉艺术。文章尝试以现代纤维艺术为载体,深入研究传统木版年画和现代纤维艺术的契合点,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借鉴传统木版年画在色彩、形式、造型、寓意等方面的特色,将其根据现代纤维软雕塑的特性进行再设计,将木版年画立体化,利用纤维艺术材料丰富、形态多变的特性,使木版年画从平面中解放出来,从而借此古今互用的方式使民间年画吸引现代人的注意,引发人们对在现代社会传承、创新发展传统艺术文化的思考,并为现代纤维软雕塑的发展注入民族特色。
原文载于《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14期
《态》/董文君毕业作品纤维软雕塑(图片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3.【许洪林:触景、悟境与得境——山水画写生的三个层面】许洪林: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不是中国山水画写生的目标和意义所在。作者认为在中国山水画的写生过程中,既要有“得其环中”的形质、情感与生命的表达,也要有“超以象外”的形神、意境与精神的创构。如何在触景中生情,在悟境中得气,并在得境中塑造格调——这是中国山水画写生中关于本体语言建构的三个重要层面。文章从触景、悟境与得境这三个层面来分析山水画写生过程中的本质特征、写生意识、绘画风格与本体语言建构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在当下多元化、标准纷乱的艺术语境中,对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历史、定位、价值、目的等的深刻认知,不断完善绘画语言的方式,以及触景、悟境与得境对山水画写生语言的建构,才是中国山水画家所应当重视的问题。
原文载于《美术》,2019年第8期
《高田山色》/秦宣夫/水粉画/39*1375px/1984年(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
《初冬雪景》/张漾兮/纸本水彩/23*825px/ 1955年(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
【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研修导师讲座——范迪安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院长以《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为题,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国内外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差异比对和当前形势,特别强调了目前加强和推进美术教育工作在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表示中央美术学院已就此展开了一系列综合改革措施。范院长明确指出,只有通过中西比较来开阔视野,才能让现代美术教育扎根于中国土地上;只有发现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美术教育上的异同点,才能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术教育,培养和提升全社会的审美素养。他还带领学员们回顾了20世纪中央美术学院的发展历史,指出中央美术学院的百年发展就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发展进程的主要代表和缩影。最后,范院长希望各位学员们能博采中央美院当下各学科专业的学术优长,在学习中全面展开思考、讨论与交流,互助共进,携手前行。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