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树木朋友》科普著作研讨会近日举办。据悉,这次研讨活动旨在深入探讨科普著作的多种功能、重要价值,认真总结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青少年科学普及与生态文明教育深度融合新模式。
人民教育家于漪专门为此书写了寄语。她表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支撑。她说,此书是一本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的科普读物。它既体现高屋建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又娓娓动听地向儿童传播植物学基本知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为此书作序。他写道,这本科普读物有助于引导青少年以及植物爱好者喜爱植物、热爱自然。这对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中国有现实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也为此书作序并参加了研讨会。他表示,此书是创新的读物,集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贯穿了北林大多学科教育的理念,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和素养养成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知行合一。此书以24节气为时间轴的编撰理念和思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进了生态文明教育。此书的编撰和使用,充分体现了北林附小对科学普及的高度重视,值得肯定和赞扬。他希望,通过科普帮助青少年扣好爱科学、学科学的第一粒扣子,帮助他们将来成为中国科技腾飞、建设美丽中国的有生力量。
与会者对《身边的树木朋友》爱不释手。此书以24节气为线索,精选了24种华北地区常见的树木,还以“我的朋友圈”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与其相似或同属的47种树木。书中还设置了“我的自画像”“我的身体”“我的价值”及“实践与拓展”等板块,配以精美的高清照片,辅以细腻而精美的手绘插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称其“颜值”“言值”“研值”俱佳,“把科研做成科普,把科普当成科研”。北京林业大学铁铮教授认为,此书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社会重大需求、人民迫切需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定科普主题,着眼小学生、面向全社会确定科普对象,发挥协同优势确定科普主体,遵从客观规律确定科普形式。更可贵的是,围绕此书开展了全面、深入、系统、生动、有趣的科普工程,打通了科普的“最后一公里”。
与会专家围绕书籍的出版价值和推广使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肯定和评价。专家们认为,此书以其创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科学内容,为新时代科普工作和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经验。它不仅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还是生态文明教育教材。围绕此书开展的一系列科学普及活动富有成效,取得了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通过此书的阅读和使用,青少年和广大社会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尊重生命、爱护环境,有助于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
此书主编、北京林业大学基础教育中心主任高慧贤和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赵良成,分别从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特色亮点、实践应用和社会影响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讲述了编撰初衷、体会和背后的故事。北林大附小教师根据此书原创了《四季树木歌》。在歌声中,与会专家参观了学校依托本书开展的系列生态科普教育创新实践作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