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叉腾空、竹马巡游、花供祈福、戏曲联唱……二月年味浓,民俗展演兴。春节前后,曹县着力培育“曹韵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举办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曹县大地呈现出浓郁的“民俗文化展演月”活动氛围。
载歌载舞贺新春。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曹县各镇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上,群众纷纷亮起了“绝活儿”,你拉班子、我出节目、他布舞台,“蛇舞新春 万‘巳’如意”“巳巳如意闹元宵”等主题文艺汇演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除了歌曲、广场舞等才艺表演,更有四平调、河南豫剧、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你方唱罢我登场”。同时,地方戏曲团开展戏曲专场演出活动,演员们身着华丽戏服,以精湛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向群众展现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大家共同唱出了生活喜乐,演出了文化包容,也让更多生于斯长于斯的群众进一步了解并喜爱扎根于这一方沃土的戏曲艺术。
非遗花供祈祥瑞。“桃源花供”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天下第一供”。2月4日是农历大年初七,曹县庄寨镇如期举办“桃源花供会”,附近百姓万人空巷。方圆十里以内,每条街抽出一支青壮年队伍,他们抬着“花供”,秧歌扭起来,锣鼓敲起来,一路上旌旗招展、队列浩荡,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节日的喜庆。活动现场,供桌依次排开,村民巧手制作的“花供”琳琅满目:小麦玉米拼凑出热闹喜庆的“龙凤呈祥”,萝卜青菜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彩面捏塑的戏曲人物衣袂翩跹……每一件作品皆凝聚着民间智慧,表达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如今,“桃源花供——走着看”已经成为曹县人民耳熟能详的歇后语。
璀璨花灯融古今。曹县八里湾正在举办“国潮游园会”。花灯艺术展上,现代科技与传统元素融合一体,一盏盏花灯造型精美、色彩斑斓,但又风格多变、异彩纷呈,为群众奉献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现场还开展“元宵喜乐游”活动,设置“击鼓传花”“投壶纳福”“挽弓射艺”等互动体验游戏,群众踊跃体验古典民俗活动的乐与趣。团县委、总工会、博物馆等单位同步举办花灯制作活动,孩子们一丝不苟,一会儿准备着构图、折叠,一会儿忙活着剪切、粘贴,一件件天真稚气、创意十足的花灯在他们的巧手下逐步完工。劳动的汗水夹着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花式玩乐中喜气洋洋共度佳节。
民俗技艺绽风采。1月底至2月中旬的曹县南湖广场,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曹县文旅局正在举办民间艺术展演活动,来自各地的表演队伍齐聚一堂,舞龙马叉气势如虹,竹马巡游灵动欢腾,“二鬼摔跤”诙谐逗趣,让群众大饱眼福。此外,曹县柳编、曹县皮影等民间非遗也来凑热闹,让大家零距离感受曹县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传统手艺人的精湛技艺,体会民俗文化带来的“活色生香”;让广大群众在曹县看最热闹的表演、赏最传统的非遗,品最美味的小吃,感受最浓民俗文化氛围,推动民间技艺与非遗文化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一场“传统与创新并存、年味与乐趣同在”的民俗文化盛会。
匠心手造夺天工。2月11日,在曹城街道北关社区,一群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团青绿色的江米面轻揉、慢捏、细搓,不一会就做出了细长的身体和溜圆的脑袋,再安上火红的舌头和黑亮的眼睛,一条生肖小蛇就做好了。国家级非遗“曹县江米人”传承人刘彦中坐在一边,手指灵动、上下翻飞,五彩的江米面被做成了活灵活现的“哪吒”,孩子们既惊又喜,羡慕得合不拢嘴巴。与此同时,青菏街道北邵社区的“曹县柳编”也赢得了群众围观。杞条搭经纬,草绳绕空间,手艺人不用图纸、随心所欲,一会儿的工夫就做出了一只花篮。此外,手艺人还接连编制了帽子、鸟巢、儿童桌椅等,群众一边大饱眼福,一边连连惊叹民间技艺的精湛。
今年以来,曹县继续深化“曹韵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发布《‘曹韵新风 文明共融’系列活动方案》,按照“一月一主题”的要求,在全县发布活动计划。“民俗文化展演月”是二月份活动主题。期间,曹县以文化为纽带,各单位持续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以活态传承激活传统基因,串联起传统与现代、乡土与潮流,让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共同把“民俗文化展演月”办成了全民共享的文化盛会,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文化动能。(陈广伟 杨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