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肺癌生存期延长,骨转移累积发病率逐年提升,骨转移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肺癌长生存时代的挑战之一。如何规范化地治疗骨转移,已经成为影响晚期肺癌诊疗的重要一环。
日前,《肺癌骨转移多学科(MDT)规范诊疗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项目启动会在济南举行。据悉,该项目由全国肺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发起,旨在全面了解当前中国肺癌骨转移的诊疗现状,并推动肺癌骨转移的诊疗规范化。
覆盖全国各地、各类型、各层级医院 提升肺癌骨转移规范诊疗能力
《肺癌骨转移多学科(MDT)规范诊疗白皮书》启动会上,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
据本次大会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周彩存教授介绍,《白皮书》项目首先将进行覆盖全国各地、各类型、各层级医院、各科室专家的大样本调研,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当前中国肺癌骨转移诊疗的现状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再通过专家专项研讨、汇聚专家智慧,形成包含全国调研结果分析、患者诊疗过程各环节存在问题的专家建议、以及对于骨转移MDT模式的建议等内容的综合《白皮书》。
周彩存教授表示,《白皮书》发布后,将结合后续的学术宣讲活动,积极推动全国各层级医院肺癌骨转移规范诊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而造福广大肺癌骨转移癌患者。作为这次《白皮书》项目的牵头人,他也将带领全国肺癌领域多学科专家组参与共创,共同推进《白皮书》项目早日成文推广。
同为本次大会主席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表示,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发展过程中,临床医生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生存获益,还要关注长期治疗的生活质量,克服患者长生存面临的各种挑战。肺癌骨转移的规范化诊疗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需要多学科的高度关注,《白皮书》项目应运而生,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深入贯彻“以患者为核心”的治疗理念,更好地服务于肿瘤患者。
肺癌骨转移诊疗面临挑战 MDT规范诊疗需标准化、常态化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玮教授在详细介绍《白皮书》项目时表示,肺癌是我国第一大恶性肿瘤,肺癌的诊疗长期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骨转移是晚期肺癌发生率较高的转移类型,可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加重患者疾病负担,是肺癌诊疗面临的挑战之一。在中国当前的临床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肺癌骨转移在诊断、治疗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骨转移患者常常面临延迟诊断甚至漏诊、未进行规范化骨保护治疗等问题,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李玮教授介绍,既往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对于确诊骨转移的患者,在系统治疗基础上联合骨靶向药物,可以让影响骨转移患者生存质量的骨相关事件(SREs)更少发生、更晚发生,骨相关事件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放疗和骨手术,这样规范化的治疗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同时,骨转移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MDT)诊疗的转移性肿瘤类型,通过MDT治疗模式,打破传统的医疗孤岛,使MDT在骨转移治疗中常态化、标准化,对推动中国骨转移诊疗的规范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表示,目前中国已有关于骨转移的专著,本次《白皮书》项目将更加聚焦于肺癌骨转移的诊疗范畴,不仅可以指导临床,让临床医生可以更好的诊断和治疗肺癌骨转移;也可以发现肺癌骨转移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期待《白皮书》早日成文,后续可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现规范化的骨转移MDT诊疗。也希望各领域专家通过这个项目平台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肺癌骨转移诊疗的规范化进程,全面提升中国各级医院、各科医生的骨转移综合诊疗水平,让更多中国患者获益。
积极规范应用骨靶向药物 让骨相关事件少发生、晚发生
与会专家们就肺癌骨转移如何进行有效诊断及疗效评价展开积极讨论
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们围绕“肺癌骨转移如何进行有效诊断及疗效评价(影像、生物标志物)””RANK-RANKL信号通路的潜力与挑战”两个话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分别就肺癌骨转移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骨相关检查周期、骨转移的早期发现、血液和组织学样本对发现骨转移的价值、骨转移机制、骨转移预防性用药、长期使用骨靶向药物对下颌关节的影响、地舒单抗的用药周期、用药时长等方面做了深入分享。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斐教授表示,随着治疗方案不断升级,肺癌正步入长生存时代。结合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长生存瘤种的经验,对于长生存的患者,骨转移的累积发病率通常不断上升,骨转移或将成为晚期肺癌患者长生存路上的“绊脚石”。晚期肺癌骨转移发生率本来就达到约40%,是骨转移发病率较高的晚期恶性肿瘤,再遇上长生存,骨转移发生率或将进一步走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骨转移引发的骨破坏会导致SREs(骨相关事件),以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为代表的SREs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害,因此,预防SREs是骨转移治疗的重要目标,对患者来说,SREs要少发生、晚发生。
周斐教授指出,骨转移“看似简单”,但也蕴含一定机制。常规情况下,在体内维持骨代谢平衡的RANKL通路,容易被骨转移的肿瘤细胞利用,形成使得骨转移不断自我强化的“RANKL恶性循环”,它驱动骨转移不断恶化、甚至可能驱动了骨转移的发生,RANKL或是骨转移问题的“根源”。肺癌专家临床常用的两类骨保护药物是双膦酸盐与地舒单抗。作为靶向RANKL的骨保护药物,地舒单抗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追本溯源治疗骨转移、靶向RANKL、打破RANKL恶性循环的效果。
据介绍,在大型Ⅲ期临床研究Study244中,对于包括肺癌的实体瘤骨转移患者,与使用唑来膦酸相比,使用地舒单抗后患者发生研究中首次SRE的中位时间显著延迟6个月,首次SRE发生风险下降近20%,且更晚发生。对比唑来膦酸,地舒单抗减少多次SRE发生的效果也更好,避免患者受到多次严重伤害。同时地舒单抗也助力系统性治疗,为肺癌骨转移患者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在肺癌的长生存时代,一些新的证据显示:以地舒单抗为代表的骨保护药物与靶向、免疫治疗的联合或将进一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有望为患者带来真正高质量长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