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以“数智赋能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京举办。在下午举办的“科技筑基 智启未来”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翊作主旨演讲。
李翊表示,自己是程序员出身,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编程对他而言不但是谋生工具,还给自己的成长带来思维、管理等方面的启发。“未来是面对人工智能的时代,社会发展迅猛,就业发展环境产生大变化,我一直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编程教育如何更好地赋能孩子。”
随后,李翊以自己作为创始人的猿编程为例介绍了自身进行的产品实践和内容探索。他认为,孩子学代码真正的目的是要全面提升其信息科技素养,他们未来面对的是一个丰富的代码世界、人工智能世界。猿编程的内容体系中,孩子们可以在多样化领域进行探索,了解编程相关的各种知识,实现科学性的融合式学习。编程对孩子而言,不只是记住几行代码,而是要把科学知识、工程学知识、数学知识等充分融合在一起,孩子才能真正具备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科技素养。
谈及如何面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李翊认为,一是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即对知识的实践产生喜好,锻炼数商。二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不断兴起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人工智能时代提升思维能力比知识积累更重要。三是深入了解计算思维,它是信息科技、人工智能背后的智慧,只有了解其背后的原理与逻辑,才能从中抽取通用的智慧、通用的思维能力,其中包含了抽象思维、归纳思维、分解思维、算法思维、评估思维等。这些思维不能生硬地讲给孩子,因为思维不便于传达,而是要通过类似寓言故事的方式,以及非常切实的案例让他们领悟思维的力量。随后他通过互联网时代验证码的实例,讲述了验证码设置的不断演进不但伴随着技术演进,还应用了抽象思维。他表示,一旦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并且人工智能还能将人和计算机区分开。另外,孩子还应当建立归纳思维,学会举一反三;分解思维,将复杂问题拆解;算法思维,实现严谨方案;评估思维,理性面对选择。
李翊表示,首先,思维模式的突破推进了很多技术的革新,包括企业技术革新,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他表示,猿编程里大概有200个故事,让孩子看故事的过程理解技术背后的思维力量,这些内容比知识本身,对孩子而言更加重要,更有启发能力。
其次,猿编程“探究式 + 融合式” 的学习场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从小就能把孩子的学习动力调动起来,他们的创造力是非常惊人的。
最后,让孩子具备未来视野,不仅能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还能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建立对未来科技的开阔视野,让孩子们了解并关注人工智能、芯片科技、脑机科技、航天科技、虚拟现实、新能源科技、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未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