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至亲至爱的人患上肿瘤,到底该不该瞒着?很久以前,坊间就有癌症一半是吓死的说法。隐瞒病情是为了不让罹患重疾的亲人承受心理打击,可专业肿瘤医生为什么不建议对患者隐瞒病情呢?
以下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常委、秘书长,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沈波接受新华网客户端《新华大健康》采访实录。
新华网客户端《新华大健康》:尽管当代医学进步很快,但民间仍可以说是“谈癌色变”,作为专业肿瘤医生您如何解读这种现象?
沈波:很多老百姓认为得了肿瘤很难治愈,或者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很大,其实应对肿瘤的关键是防大于治。目前的治疗理念和药物应用跟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区别。我在出门诊时发现,超过90%的病人,一听得了肿瘤就紧张,一说肿瘤要化疗就恐惧,这种表现其实都是对肿瘤的认知误区。癌症是一种对生命威胁比较大的疾病,在生活中,部分人也会“谈癌色变”,一些以谣传谣的肿瘤误区,很容易让患者以及家属走入死胡同,妨碍疾病治疗,加重心理负担。
我的体会就是专病专治。有不少患者在非肿瘤专科医院治疗后,又到我们这里来诊治。我有时候就问病人,你就是南京本地人,为什么不到肿瘤专科医院来就诊呢?好多病人说“我不知道”“我不懂”,还有的病人说我不想让家里人知道,这个现状还很普遍。
家人都希望瞒着患者,怕他受打击。从我做医生到现在,瞒着不说的确实有所减少,但还是有很高的比率,至少我观察到的能占到百分之四五十。有一些患者他不愿意在肿瘤专科医院做治疗,即使选择综合性医院,也不在肿瘤科治,比如胃癌去消化科,呼吸系统肿瘤去普通的内科治疗,这样做大概率会导致治疗得不规范和不到位。原本是一个能治愈的,只要做好全周期治疗和管理,肿瘤的复发几率就会大大降低。但是因为治疗不到位,可能很快又复发了,本来这个患者能够得到很有效的治疗,能够活得长一些,但是如果治疗不足就会缩短生存期。不进行专科治疗,不告诉患者的实际病情,在治疗用药的过程中,抗肿瘤治疗难免会有轻重不同的副反应,比如说恶心、掉头发、白细胞低下、乏力、腹泻、口腔黏膜炎等等。这些情况有的病人真的不知道,他们听家里人说没事儿,有的是宁愿选择不知道,也可能他心里也有顾虑,有质疑,人都是希望往好处想,他宁愿选择假装不知道,家属说没事我就没事,这样容易造成病情的快速恶化或者说预后不好。
我们有告知患者病情的流程,很多时候患者家属说医生你不要告诉他,我回家慢慢跟他讲,但是往往家属说十句比不上医生说一句,当然这种医患沟通对医生的沟通艺术以及亲和力有很高要求,医生跟患者沟通得好,会让患者对病情有客观的了解,从而正确认知和科学对待。比如说肺癌患者,甚至可以让他知道病期比较晚了,已经不适合做手术,但是我要让他知道,你虽然是一个晚期肺癌患者,但是现在的医学很发达,我们是有办法的,你只要好好配合,我们诊断得精准,大概率是能够获得很好的预后的。这个很好包含两个层面,如果是局部晚期的,不是晚期广泛转移的,我们有可能实现治愈;如果是晚期的,通过积极配合,家庭、患者、医生三位一体的配合,我们可以让晚期肺癌患者有长久的生存机会。
我听有的患者讲过,他之前在其他地方检查过,他自己心里也基本上有数了,再到肿瘤医院来看病,你告诉他实情,他就像一个等待宣判的“犯人”一样,希望尽早给他“判”了,他心里的石头也就落地了,等待宣判的这种心情是最难受的,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如果你让他悬着的念头落了地,你再给他希望,我觉得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前两天有一个老太太找我看病,已经是肠癌手术高危三期,紧张得不得了。她是个女强人,家里人的话都听不进去,我在门诊跟她聊,告诉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你目前只是中期偏晚,还没到晚期,但必须要做治疗,而且我们是可以治愈的。她又担心治疗是不是很痛苦,我就告诉她,80-90%患者的反应都是很轻微的,可能10%会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假如有不良反应出现,只要及时跟医生沟通,我们是有办法控制的,而且你这个病我们能够治得很好,但前期你要积极配合治疗,把老太太安慰了一下,老人家兴高采烈的。后来家里人说,老太太那天回家以后心情一下好了很多,沈主任的医嘱让她放宽了心,并且树立了乐观的心态和战胜肿瘤的信心。所以我认为医患沟通很重要,让医生告知病人的实际病情,再告诉他有希望,我觉得特别重要。
因为有的医生比较忙,只跟患者讲你这是什么病,处在什么分期,往往事与愿违,会对病人产生一种“恐吓”,如果有后面的开导和安慰,让病人觉得有希望,形成一个闭环,既告知病情,又让他了解有效的治疗方式,他清楚怎么治并且有希望,而且治疗并不可怕,我觉得这样进行沟通,在临床上基本能覆盖绝大部分的患者,会让肿瘤治疗的预后更加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