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 9月26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正式发布基于地理位置开展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的GIS-LCA软件,也是首款贯彻中国产品碳足迹标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GB/T24067-2024)的软件。
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在此背景下,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是衡量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是以过程分析为基础的评价法,对产品原材料开采、生产、使用以及废弃全过程进行跟踪、定量分析与评价,可用来评估某一产品在生命周期或服务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田亚峻研究员团队历经十余年研究提出将地理信息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全面融合的新方法,解决了国际碳足迹标准无法精准识别数据的空间差异,以及不适用于我国空间发展不均衡的国情等问题。
GIS-LCA提出将生命周期评价的四个阶段与地理信息系统完全融合的做法,是多项自主创新技术的集成,GIS-LCA软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低碳产品生命周期领域具备了自主可控的技术手段,可以为碳足迹精准核算和管理提供科学、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帮助政府部门、企业等及时、准确、可靠地核算碳足迹,对支撑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将发挥底座作用。
GIS-LCA技术与软件被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组成的院士专家组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GIS-LCA理论先进,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GIS-LCA实践成效明显,已成功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区域等,其中在浙江省乐清市的电力电气碳足迹评价试点中,首次从微观上将产品、企业、供应链、产业链、政府、认证机构互联互通,为各方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碳足迹管理解决方案。
与会院士及各领域领导专家对GIS-LCA技术及工具实际应用价值表示认可。专家们认为,GIS-LCA符合中国的国情,为我国碳足迹管理做了奠基性和开创性工作,搭建了碳足迹管理体系基本框架;GIS-LCA具有全球普适性,可为贯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提供可信数据。
据介绍,本次会议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领衔的团队发起,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生态环境部《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提出适合全球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