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y-statics-cdn.app.xinhuanet.com/uploadfile/xinhuahao/806f9b67-d128-4b70-b6e6-7781a25b1301.jpg)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苏幕遮·怀旧
词作者:范仲淹
撰稿:江合友
诵读赏析:白钢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点击收看·
【赏析】
范仲淹这首词抒发了戍边时的羁旅愁思,对后世影响甚大。
范仲淹(公元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进士及第,历任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范仲淹曾积极推行“庆历新政”,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官准则。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于改知颍州途中病逝,谥号“文正”。
范仲淹诗词文皆工,也擅书法。存词虽仅五首,然而题材新颖,描写塞上风光、咏叹历史感慨、抒发自身情怀等,突破了相思言情词的藩篱,为后代豪放词的兴起开辟了先河。今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据俞平伯考证,“苏幕遮”为波斯语的音译,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苏幕遮》曲,本出西域龟兹国,是七月泼水乞寒表演(即泼寒胡戏)的伴奏曲。宋人盖用旧曲另度新声。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韵。别名有《古调歌》《云雾敛》《鬓云松》《鬓云松令》等。
范仲淹这首词抒发了戍边时的羁旅愁思,对后世影响甚大。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之《长亭送别》一折,化用“碧云天,黄叶地”演绎成曲,词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足见此词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抒写羁旅乡思之情,基本难以跳出传统的离愁别恨范围,但此词意境阔大,堪称少有。当时范仲淹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抵御西夏进犯,边关秋景,引起作者乡关之思。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作者用碧云高天、碎叶满地、寒潭秋色、斜阳点水、芳草无际等几个意象,铺设出一副边塞秋景图。风景是美丽的,而景物是萧瑟的,给人的感觉是苍凉的。芳草萋萋,绵绵无际,芳草这一意象,从汉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再到唐代牟融“天涯芳草动愁心”,都与念远、思归相联系。范仲淹借这无涯的芳草,将眼前所见的愁心一直延续,直到乡关所在,仿佛沿着这条绵延的路,将士征人们就能得以归乡,守着高堂家小,耕织自足。
词的下片抒情,承接上片词意,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抒发征人念归之情。“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对家乡的深沉思念使作者黯然神伤,这愁思寻尽百法也不得排遣,要如何才能消解呢?只有在安枕团圆的梦里。然而,一个愁思满腹的人如何能够安享好梦呢?这无从调和的矛盾使得词中悲凉的基调更加浓郁。“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不得好梦,夜深难寐,月照高楼,最适合凭栏远眺。然而如此美景却只能辜负,因为如此望远,惆怅之情则愈添。末句写欲借酒消愁,却愁绪更浓,欲遣乡关之思,却乡思更深,此处结句,愁到最浓,情到最浓,意味亦最浓。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融合统一。其用语与手法虽与婉约之词类似,意境情调却接近言志之诗。
撰稿:江合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著有《明清词谱史》《宋代文学概要》等,出版自作诗词《白石簃词稿》《萸轩词存》,主编《清代词谱丛刊》。
诵读赏析:白钢,北京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小说演播艺术家,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读导师。播音作品曾荣获中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广播奖、华表奖等。
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洪博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美术编辑:孙文君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