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熊昱彤
琉璃海、白沙丘、深谷中挂着一条崎岖嶙峋的石头路;面容憔悴的白兀鹫煽动着巨大翅膀在低空盘旋,矮矮胖胖的光秃树上却顶着一头艳粉的花朵,透过树伞投下的妖异剪影,你能看到星星在闪烁。这个遍布奇花异草和独特生物的隐秘世界,就是也门的索科特拉岛(Socotra Island)。
印度洋海边悬崖上,银河照耀下的沙漠玫瑰(所有图片由作者于2025年3-4月拍摄于也门索科特拉岛)
龙血树星光剪影
一、“时间的琥珀”
索科特拉岛有很多让人一听就无比向往的名号:世界上最像外星球的地方、印度洋的加拉帕戈斯、一块被时光遗忘的秘境……而我想到了琥珀。
真的,索科特拉岛就像一颗"巨大的琥珀",是一个被时间凝固的"地球博物馆",封存着这颗星球最原始的生命密码。
形状奇特的沙漠玫瑰
龙血树下面黑色的火山岩板开裂成几何形状,难以想象何种巨大力量造成。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大陆相连,在大约1800万年前,索科特拉岛从非洲板块中脱离成孤岛,在板块运动中一点点地被推向阿拉伯海。上千万年的地理隔离,让岛屿成为巨型生态培养皿,催生出星球上37%的独有物种,如同被琥珀树脂凝固包裹的昆虫。气候炎热以及人口稀少等因素,又如同加了一道天然防腐屏障,将特有的龙血树(学名:Dracaena cinnabari)、沙漠玫瑰(学名:Adenium obesum)等物种封存于演化停滞状态,使索岛得以保留大量数千万年前的生物活化石。
龙血树森林
索科特拉岛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大量特有动植物。1992年,联合国派遣生物学家对索岛进行为期2年的系统调查,发现这里三分之一以上的陆生植物物种和42%的昆虫物种都是当地特有的,多达90%的爬行动物物种和95%的陆地蜗牛物种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出现过。
蜗牛爬满了沙漠玫瑰的树干,这种索科特拉特有的蜗牛专门栖居在沙漠玫瑰树上
龙血树下生长着芦荟,芦荟鲜亮的叶子在初升的太阳下很有质感,顶上开着一串串的红花。巨大的树冠为其他植物提供了遮荫庇护,形成独特的林下生态系统
树冠下土壤湿度高,为爬行动物提供了栖息地。龙血树下一只索科特拉鬼脚蜈蚣正在酣睡,窝周围散落着很多空的蜗牛壳。这种索岛特有蜈蚣成虫体长可达50公分,专门吃龙血树上寄居的蜗牛
二、一眼千年的龙血树
索科特拉主岛距最近的非洲索马里240公里,离也门南部海岸约380公里,距也门临时首都亚丁800公里。索岛行政隶属于也门索科特拉省,面积不到十分之一个海南岛。
提起也门,马上会联想到多年的战乱,加上附近索马里海盗肆掠,让人望而生畏,辗转旅行的不便也限制了这里的造访者。
我是经卡塔尔的多哈、转飞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再搭乘阿拉伯航空的班机飞往索科特拉岛。这是唯一的航班,属于政府包机,在任何商业购票平台都无法查到,需要通过索岛当地旅行社提前很长时间预定,每周只有两班进出。从阿布扎比起飞后,空客A320飞过沙尘弥漫的荒漠,进入浩渺的阿拉伯海。身穿红色制服、发髻上戴着红色发箍的空乘送来了餐食,我要了羊肉手抓饭配清爽的燕麦黄瓜沙拉和芒果慕斯。飞行两个小时后,落地“索科特拉国际机场“。这是索岛唯一的机场,一栋简陋的建筑,停机坪上只有这一架飞机。
海边奔跑的孩子
当地旅行社接我们的丰田越野车看上去是二手甚至三手的,奇怪的是,车子的所有内饰都蒙着一层塑料布。
行驶在海边公路上,阿拉伯海像一条绵延的彩带,从浅绿、碧绿、孔雀蓝变幻到群青紫。
碧海白沙
索科特拉岛地貌以山区和丘陵为主。很快,车子离开了沿海柏油公路,拐上了土路,目的地是位于索岛中部的迪克萨姆高原(Dixam),这里是专门的龙血树保护区。
山谷里,一条细线一样的土路挂在陡坡上。路面布满坑洼和大大小小的石头,车子就在乱石堆里晃荡着,扭动着前进。
通往龙血树峡谷的山路
终于看到一条深深的峡谷,峡谷两侧,长满了大片的龙血树。
日落时分,无尽的龙血树森林,层层叠叠。云雾缭绕中是哈吉尔山(Hajhir Mountain),中央主峰海拔1,400,山脉几乎横跨全岛
索科特拉龙血树的外观很是奇异,树冠茂密像一把倒转的雨伞。站在树下看,虬枝盘曲的枝干有力地伸向天空,就像盘旋飞行的飞碟。而从上方看,又像一朵朵大大的蘑菇。树干高度5、6米,只在树顶有一圈窄窄的绿色叶片。这独特的树型是为了适应干旱环境,蜡质叶片和紧凑的分枝减少了水分蒸发,而直径可达10米的伞状树冠,竟一个天然的集水器,能够捕获露水晨雾。
这片山谷水汽的确很丰沛。夜里帐篷顶上有凝聚的水滴滴落,我被砸到脸上的冰凉水珠惊醒,一看,睡袋也已经被打湿了,顿时明白了在如此干旱的地区,龙血树为何能长得如此高大茂盛。
日出时分,橙紫色的天空衬着龙血树高大的剪影
公路上停车休息时,有小孩过来卖东西,是一块一块的褐红色的东西,这是龙血树的树脂干燥凝结成的,叫血竭,含抗菌活性物质,当地人用作药物。
售卖龙血树脂的也门小姑娘
在索科特拉岛见到的龙血树基本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的,完全看不到小树。
吃过早饭,我拉住我们的也门导游Saad聊天。我问为什么在森林里看不到龙血树幼苗。
Saad告诉我,现在龙血树繁殖靠人工育苗,在苗圃里长到1、2米高,这可能需要50到60年,然后再移到森林里去。
为什么幼苗不能自然生长了?
他答,是羊,羊把草根树皮都啃光了。
一只羊在沙漠玫瑰林中觅食
岛上原本没有羊。羊被引入后,一直处于无天敌状态的疯狂繁殖中,吃掉了大量的小龙血树和其他的植物幼苗。
索岛上,不管是在村庄附近还是在山间野外,几乎随时随处能看到羊,在基本寸草不生的荒地上觅食,有黑色的,有白色的,个头很小,体型瘦弱。
放羊
我们拜访了迪克萨姆高原一户村民,男主人叫Abdula。他告诉我,政府把龙血树种子发给村民,由他们培育幼苗,过50年后再移种到山上,我见识到了26年、5年和8个月的龙血树幼苗。
我问他是否有报酬,笑答可能会有吧。我也捐了一点钱,算是为这里的龙血树保护尽绵薄之力。
龙血树育苗
研究人员预测,到2080年,索科特拉岛的龙血树数量或将减少45%,除了外来物种入侵因素,还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加剧、树脂过度采集等。
2008年,索科特拉群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自然遗产名录。岛上禁止兴建大型人工建筑,以保护原始生态。建立了“龙血树生态补偿基金”,旅游收入的30%用于修复受损生境。
三、沙海烈焰,石上绽放
霍姆希国家公园(Homhil)是索岛的综合自然保护区,这里最负盛名的除了龙血树,还有沙漠玫瑰、乳香树(Boswellia elongata)和黄瓜树等植物。
传说中古埃及法老曾派人到索岛搜集乳香,为制作木乃伊之用,乳香的价值堪比黄金。
沙漠玫瑰
索科特拉岛上的沙漠玫瑰,是沙漠玫瑰的一个亚种,学名为Adenium obesumsubspsocotranum,是这里的特有种。
树不高,一般在2、3米,但它有个短粗的身材,树基部长得特别粗壮,直径可达1、2米多,难怪也叫“瓶子树”。
沙漠玫瑰林
3月下旬的索科特拉岛,从早到晚,所有阳光能辐射到的地方都是又干又热。此时,沙漠玫瑰就靠了它膨大的瓶子状树干储存水分。一旦开始开花,树顶稀疏的叶子就全部退场,将所有的水分和养分都供给了负责”传宗接代“的花朵。粗糙暗淡的的光秃树干与树顶上绽放的粉红花朵,构成不可思议的反差,好似一位沧桑老者却生着一张少女元气满满的脸。。
儿童与沙漠玫瑰
图片前方带着树叶的沙漠玫瑰仍未开花
星光下,沙漠玫瑰光光的树皮反射出腊样的质感,花朵更带着神秘的娇艳
沙漠玫瑰虽有玫瑰两个字,但跟玫瑰没什么关系,更没有玫瑰的娇气。这是个特别厉害的角色,它的根系能够适应索岛的石灰岩基质,甚至不要土壤也能从岩石缝隙中吸收深层水分。灰色的枝干从岩缝里倔强地钻出来,努力向上,向上,高举起一束束的花儿,这般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惊叹赞颂。
龙血树与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艳丽的花朵
四、纯净自然的海岛
开饭了,羊和鹰也都凑了过来。
白兀鹫和羊是我们营地的常客
在索科特拉虽是野外露营,当地的也门团队为我们烹制了尽可能好的餐食。早饭有煮鸡蛋、煎蛋、沙拉和水果,现烤的面饼,焦香脆软。中饭和晚饭总有炖羊肉、烤鱼、烤鸡肉,配煮土豆。青菜就是一盘西红柿、黄瓜片加罐头玉米。
餐食就摆在露天的一张桌子上。小羊围着人喵喵叫着,把头伸过来,撒娇一样讨吃的。成群的白兀鹫根本不惧怕人,只要哪里有人类野外烹饪的动静,马上从四面八方围拢来。兀鹫在餐桌上空来回盘旋着,趁人不注意,扑到台子上,抢走一个煎蛋或一块鸡肉。
在索科特拉,可以免费“撸羊”
索岛上最多见的大鸟就是这种白兀鹫(学名:Neophron percnopterus)了,它们表情忧郁的面容与索岛贫瘠荒凉的土地倒是很协调。这种体型巨大的鸟落在地上时像一只鸡,只有凌空翱翔时方显露出它鹰的本色。
白兀鹫
翱翔的白兀鹫
白兀鹫也叫埃及秃鹫、法老之鸡,在古代的埃及被尊为法老的神鸟。因为它们喜食哺乳动物的粪便和腐食,也被称为清道夫秃鹰。白兀鹫之所以看上去“小脸蜡黄”,就是因为这种鸟从粪便中摄入了足够多的类胡萝卜素,在面部逐渐形成颜色沉积。
白兀鹫
大鸟翼展宽度可达1.7米,凭借其宽阔的翅膀翱翔于树顶、悬崖、海面之上。这种神奇的鸟类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威胁,它们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数量都在极速下降中,现已成为一个濒危物种。它们被偷猎,栖息地遭破坏,迁徙途中死于与电力线和风力涡轮机的碰撞;各种化学农药、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使得有毒物质的积累通过食物链转移到白兀鹫的身上。
站立在树顶的白兀鹫
愿这些大鸟能长久翱翔在自由无危的天空。
清晨的海边,我们团队的一个当地小伙子在捕鱼。他用渔网往海里一撒、再往水里一扑,十有八九能抓到鱼。中午饭我们就吃到了炸鱼块,而鱼头鱼肠肚招来了一大群兀鹫争相抢食。岛上的人吃鱼大概从来不需要买。
捕鱼
索岛的海水像水晶般透亮,无论是绿还是蓝,都令人心旷神怡。
海边沙滩上那一排帐篷就是我们的营地
在霍姆希保护区,为了体验一把传说中的“阿拉伯海的无边泳池“,我走进了一条长长的山谷。两侧山坡连绵的龙血树如片片飞碟,造型怪异,疏密有秩,我好似进入了科幻片中的异星甬道。跳过河床上的巨型鹅卵石,路的尽头,出现了小小的一波碧潭,就挂在半山腰,而池外是海天相接的无边蔚蓝。
海边的一潭碧水被称为“阿拉伯海的眼泪”
索科特拉岛每年有4个月风季,从6月到9月,狂风呼啸、飞沙走石,所有人都不能出屋。Arher白沙丘就是大自然中风沙与山合作的绝色作品。
白沙丘
五、变化中的海岛
每到一个营地,吃的、睡的都安置停当后,司机、厨师和工人就跳起了舞。灼热的阳光下,他们合着热烈的鼓点,重复着夸张的动作,发出阵阵欢呼。乐观开朗的索岛人,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简单生活也是美好。
图片下方是死亡的龙血树干枯的树干
这里人的相貌反映了岛上的人口结构,以阿拉伯人为主,融合了土著居民和非洲移民。他们讲的索科特拉语,是一种夹杂了大量方言土语的阿拉伯语,据说大陆上的阿拉伯人都听不懂。
索科特拉少年
在山里和海边转战几天后,我们要回到索岛首府哈迪布补充补给。
哈迪布是我见过的最不像首都的地方,就像一个没完工的村镇,几乎找不到像样的建筑。
索科特拉岛首府哈迪布
车子经过一座宏伟的方形建筑,3、4米高的围墙,四个角都插着旗帜,还有一个人的大幅画像,在周围破破烂烂的低矮房屋中显得很醒目。导游Saad对我解释说,这是警察总局,挂着的头像是南也门总统,旗帜也是南也门的旗子,有别于红白黑三色横条的也门国旗。
也门经济落后,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目前仍处于多方割据、长期内战的状态。
哈迪布街头
虽然国家处于战乱之中,索科特拉岛上的生活看上去岁月平静,像个世外桃源一样的祥和安好。保护区内可以见到不少的欧美游客和亚洲游客,Saad告诉我,旅游收入是索科特拉当地人最大收入。
哈迪布市内和海边遍地垃圾,许多是塑料包装。当我询问这些垃圾将会如何处理时,得到的答复是:烧掉,岛上没有回收设备,或者就被大风刮进了印度洋。
海边的垃圾场
也门索科特拉岛,这个与大陆隔绝的神秘之地,尽管环境艰苦,但也充满了未知与魅力。
索岛旅行,除了在首府哈迪布外,全部都是野外露营。洗澡也是“全天然“,有时在海边的一条淡水小溪解决,有时是营地的铁丝网上挂一条黑色胶皮管权当蓬蓬头。我在另一处山谷水坑洗澡时,不慎被岸边的岩石撞到了腿,右膝盖被撞破一道3公分的深口子,流血不止。也门司机迅速跑到山坡上折下一枝当地人用来疗伤的树枝,把嫩枝里流出来的树液抹在伤口上……
龙血树林
索科特拉岛,就像十九世纪达尔文揭示进化论核心证据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是一座生物进化的天然实验室,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象征。这座岛屿在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人类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下,维持了上千万年的生态系统或濒临威胁。
长时间的隔离封存,使岛上的物种演化出独特形态。或许人类真正需要封存的,是对自然最后的敬畏之心。
作者介绍:
熊昱彤
摄影师,专栏作者,旅行与文史爱好者。著有《行走三境》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