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舟山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机制,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民生面对面”等活动已成为舟山市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理念,解决海岛群众急难愁盼的重要载体。
舟山市自2022年5月起创新实施“民生面对面”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每月聚焦一个民生“小切口”,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轮流与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听民意、实打实解难题。3年来,已累计举办24场,300余名群众代表参与,提出意见建议1000余项,整合归并具体事项近400项,办结完成352项,建立相关制度70余件。在这一机制下,舟山市打破困难群众与帮扶政策之间的信息壁垒,整合全市17个部门60余项救助政策,推出“舟到救助”平台,实现社会救助“一窗”直达。
舟山市委、市政府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为依托,在教育领域,舟山市深化教职工编制“市管县用”,推进“托育教育一体化”,探索“共享教师”用人模式,84名教师市域共享惠及学生4150人。同时,渔农村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学生全部进城就读意向学校,883名撤并校学生全部按需分流就学,为随迁子女100%提供公办学位。
在医疗卫生方面,舟山市创新开展“固定+流动”巡回医疗卫生服务,设置26个固定巡回医疗点,实现全市住人小岛和偏远渔农村全覆盖。此外,舟山还率先实现省内“一地签约、全省共享”,截至去年底累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1037万元;取消参保人员市外就医备案手续,惠及市外就诊备案结算74.75万人次。
在养老服务领域,“舟到养老”平台本月上线,根据老年人高频服务需求,设立六大类基本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实现老年人或其家属线上点单、平台派单、常住地提供服务、统一结算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同时,整合建立民生服务综合体,累计开展活动500余场;加大养老领域护理员队伍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市从事养老领域持证护理员共有1012人,其中机构养老护理员持证率从71%提升至90%。
同时,舟山市紧扣“基本”和“一体化”,进一步拉平标准、补齐短板,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养老、医保、就业社保、文体服务、交通物流、便民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
在财政投入方面,舟山市坚持“钱随人走”,财政资金不断投向民生领域。去年以来,教育领域新增一次性投入超10亿元,医疗领域新增投入2.2亿元,便民领域新增投入0.97亿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市域统一,去年增加到每人每月2007元;100.2万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实现长护险一体化参保、无差别享受。
在创业就业方面,舟山市实施青年入乡发展改革、“新农人”培育行动,全市集聚各类业态创客282家,带动就业3500余名;建设25个海岛特色零工市场(驿站),服务零工超1.6万人次;406家“共富工坊”吸纳就业超过1.9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400余人,人均月增收2500余元;打造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去年全市培育新增技能人才1.83万人,完成省定目标187%。
此外,舟山市坚持民之所需,让事关民生的“硬核”越来越强。舟山市构建市域一体教育设施布局,现已完成15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10251个;配强巡回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全市已拥有5辆巡回医疗车、5辆移动体检车、2辆移动CT车以及4艘巡回医疗船;建成“没有围墙的创业园”11家,“共富工坊”406家;建成18家文化驿站、50处乡村新型文化空间,31家乡村博物馆;打造了17个精品示范岛、8条和美乡村共富带、34个未来乡村。(徐祝君/文 中共舟山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