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闻鹊喜·吴山观涛
词作者:周密
撰稿:江合友
诵读赏析:陈彦旭
天水碧,
染就一江秋色。
鳌戴雪山龙起蛰,
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
一杼霞绡红湿。
白鸟明边帆影直,
隔江闻夜笛。
·点击收看·
【赏析】
这是一首咏钱塘潮的词,围绕钱塘江潮来和去的过程来组织结构。
周密(公元1232年—约1298年或1308年),字公谨,号草窗、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周密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周晋逝世后,因门荫而入仕,曾任两浙运司掾属、丰储仓检查、义乌知县等职,宋亡后隐居不仕。其词以宋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游赏风月之作,后期则多抒发黍离之悲、身世之感。其词清丽典雅,结构严谨,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并称“二窗”。词集有《蘋洲渔笛谱》《草窗词》,并编有《绝妙好词》。
《闻鹊喜》,调名见于《蘋洲渔笛谱》,即《谒金门》,周密因冯延巳同调词末句有“举头闻鹊喜”而改名。《谒金门》为唐代教坊曲,后改制为词调,其声情幽咽缠绵。双调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
这是一首咏钱塘潮的词。这个题材佳作甚多,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皆为脍炙人口的句子。周密此词也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因此跻身吟咏钱塘潮的名篇。
整首词围绕钱塘江潮来和去的过程来组织结构。上片写钱塘潮将来和正来的情景。起二句“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化用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句,写潮水未来时,钱塘秋水与海天相接,一望青碧,平静而空阔。后二句“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写潮水正在到来时的场景。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气势惊人,好似大鳌背驮而行的雪山,又像是乍从睡梦中惊起的海底巨龙,还像是呼啸疾驰的海风将海水吹得直立起来一样。词人使用博喻修辞,连用三个比喻,展现潮水刹那奔来、排山倒海的宏大气势,形象地描绘出极其震撼的画面,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下片写潮过风息,江上又是另一番景象。“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三句,词人的视线向上举起,观看高处和远处的景物。云雾缭绕间见青山几座,青翠欲滴;天边的红霞仿佛刚从机杼上织成,绚丽无比,因潮水喷涌而带有几分湿意;黄昏时分船儿航行,鸥鹭纷飞,鸟影和帆影相互映衬,美得相得益彰。“明边”,用杜甫《雨四首》其一“白鸟去边明”的诗意,指天边帆影与红霞白鸟相映。这三句色彩对比强烈,词人如同高明的画家,以青、红、白三种颜色绘制景物,构成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末句“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极有韵味。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可谓余韵无穷,似断犹连。
这首词描绘了“观涛”的全过程,有声有色,变化多端,由极静到极动,又从极动恢复到极静,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容纳了剧烈动荡的变化过程,却不显得局促和勉强,而有尺幅千里的效果,词人笔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
撰稿:江合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著有《明清词谱史》《宋代文学概要》等,出版自作诗词《白石簃词稿》《萸轩词存》,主编《清代词谱丛刊》。
诵读赏析:陈彦旭,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客户端听听FM负责人,播音指导,北京电台首席播音员,“金话筒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获得者。被授予全国艺德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荣誉称号。
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李彤、张石、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胡晨曦、黄文静、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洪博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美术编辑:孙文君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