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石邮学院”)作为中国邮政所属唯一高校,办学67年来,始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邮政、服务邮政”办学定位,以协同为引,以制度为基,以育才为标,建立起良性、动态、常效机制,打造了“同向同行、共建共享”的校企思政育人“生态圈”,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学校育自己的员工”的生动局面,为行业企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能发展”的高素质“时代工匠”。
撬动校企资源,打造思政育人“共同体”
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激活校企双元育人能动性,解决大思政课“谁来讲”的问题,是石邮学院一直探索突破的重要课题。多年来,石邮学院深耕校企资源,汇聚了涵盖石邮教师、邮政劳模、企业工匠、社会名家等三维四类的“大师资”,为开展思政育人夯实了人才基础。
石邮学院以“思政课堂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相继建立“听课试讲”“新老结对”“团队赛马”“考核激励”等制度,不断推出“模块化课程”“问题链教学”“研究性学习”“行走的思政课”等创新实践,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开展课堂革命、推动教研融合,让广大思政教室站稳三尺讲台。
石邮学院深入实施课程思政整体推进工程,出台了教材开发、教学组织管理、课程评价等制度,成立了院系联动的教研机构,开展了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子、集体磨课、专题“攻坚战”,实现了所有专业、所有课程、所有教师全覆盖,推动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
石邮学院建立了“教产岗位互通、专兼协同发展”的“双师”培育机制,确保校企双元师资协同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建设和课程教学等,校企分段交替协同育人,课时占比达 15.2%。学院已分层选聘企业大师、企业导师、企业内训师等超540人,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
不仅如此,石邮学院还建立了聘请劳模辅导员常态机制,成立“劳模育人工作室”“大师工作室”、聘请劳模做产业教授、组织劳模创新论坛等,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开辟多种场景,让学生“零距离”学习劳模精神,涵养邮政情结。
近年来,石邮学院先后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课程思政教育团队2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获批国家邮政局邮政行业人才发展研究课题1项。
强化无缝衔接,拓展思政育人“大空间”
坚持德技零距离,校企零距离,石邮学院向内深挖,向外拓展,通过协同思政课与专业课,贯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跨越小校园与大邮政,打破育人壁垒和空间局限,有效解决了大思政课“在哪讲”的问题。
石邮学院建设了75个“系统与企业同步、设备与生产一致、环境与岗位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建成了96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形成了覆盖31个省(区、市)邮政企业的实习网点。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效能,推动思政育人从“平面”走向“立体”。一方面引领广大教师将职业道德、大国工匠、劳模精神、一线故事等内容纳入实习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发挥企业“师傅”言传身教的“活教材”作用,让广大学生听一线故事、看一线变化、讲一线感受,助力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与技术技能水平“双提升”。
石邮学院将思政课堂“搬到”乡村振兴一线、基层治理现场、社会服务“最后一公里”等更多现实场景中,不断扩大思政课堂半径。在学院驻村点——张北玉狗梁村的田间地头用技能帮农兴农,在江苏邮政的双11助农直播战场挥洒青春,在社区农场、企业基层开展调研,在抗日英雄节振国纪念馆里赓续红色精神。
通过一场场电商直播、一篇篇调研报告、一次次红色参观,让学生切身感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艰辛历程,亲身参与到保障民生、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切实激发爱国奋斗的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意识。
坚持文化牵引,构建思政育人“宽平台”
因“邮”而生、为“邮”而建、伴“邮”而兴,是石邮学院最鲜明的特色。百年邮政的历史文化、战邮精神的红色基因等成为开展思政育人的精神血脉和深厚土壤。石邮学院通过打造文化生态、宣教阵地、品牌活动等特色载体,持续撬动思政育人生产力。
石邮学院建成了鸿雁文化广场、鸿雁培训楼、鸿飞天下校史馆、邮票上的教育家文化长廊等邮政气息浓郁的文化景观;开设了《邮政文化概论》《邮票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创作了“到中国邮政基层去”“鸿雁”“雪线邮路”等文艺作品,打造了思政育人的文化场域。
石邮学院建设的“石邮讲坛”和“石邮青年”两大阵地,成为学生最喜爱和最具影响力的阵地品牌。通过邀请社会名家、企业专家、劳动模范等走进石邮讲坛,开设邮小青课堂、青年大学习、石邮青年说等线上思政栏目,打造了形式新颖、覆盖全员、青年喜爱的线上线下宣教平台。石邮讲坛已开展1400余场,受众68万余人次;“石邮青年”年阅读量近百万,入选全国“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和“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名单”。
此外,石邮学院还聘请了包括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人大代表等272名先进模范担任大学生兼职政治辅导员,通过举办报告会、开展主题班会、开展团日活动等,让青年学生面对面聆听感人事迹,传承劳模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深耕“科技文化艺术节”“职业技能文化节”,常态化开展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科技文化实践活动,成为石邮学子提高思想觉悟、品格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广阔舞台。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新时代高校育人新要求,石邮学院发挥行业办学优势,聚焦“德技并修”培养目标,通过建强“大师资”、拓新“大课堂”、构筑“大平台”,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落实落细,为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10年,石邮学院毕业生有六成进入邮政企业,其中95%以上在县级以下邮政企业基层就业,30%以上在西藏、青海等边远地区,30%以上已成长为基层管理者和业务骨干,学院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名列前茅,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时,石邮学院更是涌现出了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劳动模范”康智为代表的一批技术能手,以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张龙生为代表的一批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