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音是日常交流的重要载体,有赖于呼吸动力、声带振动、共鸣器官、构音器官的精密配合。
正常的嗓音具有清晰、稳定、个性化的基本属性。嗓音障碍则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声音的音质、音调或音量出现异常。包括:音质改变,声音变得嘶哑、粗糙或气息声明显;音调异常,突然变高或变低,不稳定(变得单调或声音颤抖),或与年龄、性别不符;发声费力,说话时需额外用力,容易疲劳;音量下降,声音微弱,难以大声说话。
嗓音问题每年影响1/13成年人,该现象在特定人群中尤为突出:
1.职业用嗓者
包括教师、歌手、电话客服人员。
2.生活习惯不良者
如吸烟饮酒者、常食用辛辣烫食者。
3.某些疾病患者
如胃食管返流患者因胃酸刺激、脑血管病患者因神经功能受损,均可能发声异常。
4.儿童
常因不恰当发声方式(如频繁喊叫)引发声带小结,影响声带正常振动、闭合功能。
嗓音障碍可分为器质性、功能性、神经性嗓音障碍,三类疾病各有特点,需针对性诊断、治疗、预防。
器质性声带长“茧”和“水泡”
器质性嗓音障碍指声带或喉部结构出现异常导致的嗓音障碍,主要包括四类:
1.良性病变
声带小结就像声带上的“老茧”,多因过度用嗓或发声方法不当造成;声带息肉则像声带上的“水泡”,通常由急性发声创伤或长期刺激引起;声带囊肿多是因过度用声、发音不当或声带黏膜慢性炎症导致声带内部黏液积聚的小囊泡。这些良性病变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可导致声音嘶哑、发音费力,影响日常交流。
2.恶性肿瘤
最常见的是喉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持续声音嘶哑,随着肿瘤长大,会出现咽喉疼痛、吞咽费力,甚至呼吸困难,威胁生命。
3.炎症性疾病
急性喉炎常由感冒病毒感染引起,慢性喉炎多见于职业用嗓者、长期吸烟饮酒者等,表现为持续的声嘶、发音疲劳、频繁清嗓等。
4.结构异常
如先天性喉蹼,表现为出生后哭声微弱、喘鸣。
良性病变初期可采用嗓音训练配合药物治疗,训练重点是纠正错误的发声方法。若保守治疗无效或病变较大,需考虑显微手术切除,术后要坚持嗓音训练以防复发。喉癌治疗早期可采用微创手术或放疗,晚期则需要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全喉切除术后会丧失自然发声功能。炎症性疾病除药物治疗外,更需改变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当声音嘶哑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吞咽困难、痰中带血、呼吸不畅等症状,要及时就医。电子喉镜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声带的细微病变。注意科学用嗓,避免过度喊叫;戒烟限酒,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抑制胃酸反流,饭后不要立即平躺。
功能性错误发声、过度紧张
发声器官结构完全正常也可能出现嗓音问题,这种情况称为功能性嗓音障碍。该疾病主要源于错误发声习惯、肌肉协调障碍或心理因素。
职业用嗓者常因长时间说话,或有些人在重要场合过度紧张,会出现肌肉紧张性发声障碍,表现为声音嘶哑、说话费力、常伴颈部紧绷感;情绪应激或经历重大心理创伤者,可能出现声音颤抖甚至暂时失声的心因性发声障碍;青春期男孩可能出现“男声女调”的变声异常。
若上述症状偶尔出现,或明确是由用声过度或情绪因素引发,可居家调理。
1.避免连续说话超1小时,忌大声喊叫和刻意耳语,每天安排“禁声时段”让声带休息。
2.辅以嗓音训练,如腹式呼吸或哈欠—叹息法,通过充分打哈欠后自然叹气来放松喉部。此外,闭口发“嗯”音的哼鸣练习有助感受口腔和鼻腔共鸣,减轻声带负担。
3.日常注意用温水替代刺激性饮品,避免频繁清嗓等。
若声音异常持续超过两周,需及时就医,一部分功能性嗓音障碍可通过科学干预改善。
专业的嗓音治疗包括系统的嗓音训练,由言语治疗师指导患者重建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模式;
生物反馈治疗则可借助仪器采集人体生理信号,通过软件转化为图像,帮助患者更直观地感知和控制发声肌肉;对于心因性发声障碍,必要时需配合心理干预。
神经性声带麻痹或痉挛
神经性嗓音障碍是支配声带运动的神经通路结构或功能异常、中枢运动控制失调、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所致的发声障碍。
常见有两类:
1.声带麻痹
多由医源性损伤(尤其是甲状腺手术)、肿瘤、外伤等原因引起,导致一侧或双侧声带运动障碍。单侧声带麻痹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和饮水呛咳,双侧声带麻痹则可能引发呼吸困难等。
2.痉挛性发声障碍
指中枢运动控制网络功能紊乱导致的声带肌张力障碍,表现为声带肌肉不自主痉挛,患者说话时声音会突然中断或颤抖。
此外,帕金森病、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常伴随嗓音异常,表现为声音微弱、单调、构音不清。
单侧声带麻痹可遵医嘱先尝试嗓音训练,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声带注射填充或喉部框架手术;双侧麻痹若出现呼吸困难,可能需紧急气管切开;痉挛性发音障碍可用肉毒素注射暂时缓解症状;而对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嗓音障碍,则需采取以原发病药物治疗为基础,结合嗓音康复训练等多学科综合干预策略。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需甲状腺或颈部手术患者,术前应充分了解可能的神经损伤风险;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应加强脑血管病一级预防;脑卒中患者要重视早期康复训练。一旦出现持续声音嘶哑、声音中断或颤抖、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呼吸困难等,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