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你来西湖景区了吗?据统计,“五一”假期,杭州西湖景区共接待游客323.03万人次,与2023年同比增长14.23%。5月2日当天,西湖景区接待游客93.72万人次,创近十年来的新高。
西湖断桥人流如织。江志清 摄
面对创新高的游客接待人次,西湖景区是如何服务保障游客安全有序的游览秩序。
多措并举,重点区域进行“定制式”管控措施
在断桥区域实行沿湖道路人行区域微循环,从断桥往圣塘方向沿湖区域实行单行,只出不进。在圣塘路口进行设卡,提前分流劝导游客有序进入。同时进一步发挥“西子义警”作用,在重要部位加大力量投入,加强人流疏导。根据人流拥堵情况,及时对观光车进行管控。灵隐区域重点做好公交运力实时调整,保障灵隐门口客流排队有序。对西湖音乐喷泉实行大客流提级管理。在环西湖的各个码头,在实行“一码头一方案”管理措施,根据人流量及时调整乘船排队出入口,对湖西水域船只限流管控,调整外事少年宫码头上客方向,避免人流拥挤导致游客步行道路堵塞。
全心投入,保障安心暖心舒心的游览秩序
“五一”假期,西湖景区日均投入执法保障力量1663人次、属地单位投入管理力量1852人次、机关双下沉92人次,西湖景区累计每日有4000余人次为游客提供服务保障。
景区公安积极应对客流量持续高位运行带来的风险挑战,成为了西湖边充满“安全感”的一道风景线。通过抓实抓细各项安保措施,实现了“景区社会政治稳定、社会治安平稳、治安秩序和游览环境良好”的总目标。
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共设置服务岗位数130余个,招募志愿者2113余人次,在断桥、曙光路、灵隐路等主要道路景点,景区“一路生花”交通引导志愿服务项目继续上路,助力安全出行,畅行西湖,并为文明出行的老人、小孩儿送上花朵。在飞来峰景区,全新上线了“西子驿·飞来寻踪”党群驿站,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国际友人组成的灵隐绿叶国际服务队,为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提供各类旅游咨询等。杭州动物园“爱我No喂”志愿者团队联合三台山社区、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为来园游客提供购票引导服务,参与园内环境保洁和文明劝导工作。曲院风荷景区,推出各类“暖心暖食”,为往来游客发放200份“爱心馒头”和200份非遗美食——梁弄大糕。
“五一”假期前,园林工作人员精心打造的花坛花境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打卡。假期期间,工作人员又持续对花坛花镜进行养护,对围栏破损,石板松动等问题进行维修,确保游客欣赏到美丽梦幻的湖畔春光。
加强公共卫生清卫保洁,西湖景区全域共计出动保洁人员5946人次,每天延长保洁时间和巡查次数。对重点热门区域新增40座流动厕所,通过及时垃圾分类,全面提升景区公共卫生水平。同时,在西湖中央,还特别设置“清卫船+瞭望员”的配置模式,及时发现湖面各类垃圾并迅速打捞处理,保证湖面整洁干净。
文旅活动,感受景区特色的非遗温度
“五一”期间,西湖景区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让游客感受景区特色的非遗温度。钱王祠景区,“风雅宋千年·钱王市集”,让观众近距离了解西湖绸伞、中华龙风筝、朱炳仁铜器。黄龙洞景区,特别开放了夜游活动,通过融合非遗文化、缘文化、月老文化等,并结合光影技术与科技装置,以沉浸式国风互动演艺为载体,向游客展现出了夜西湖的浪漫。中国茶叶博物馆举办竹下对茶——中国古代文人的竹间茶事,展示了茶文化和神龙文化的多维融合。
疏堵结合,保障交通出行管理秩序
完善景城公交换乘体系,5月1日至3日景区公交总客流156.97万人,同比去年上涨158.7%,因宣传倡导绿色出行,通过公交接驳换乘游客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全域客流创新高的条件下,在途量峰值为0.67,同比下降43.7%;总通行车辆峰值为7.56,同比下降25.2%。加密共享单车重点区域定点投放频次和管理力量,新增37处共享单车蓄车点,增加了泊车量4050余量,有效提升重要景区周边的运载能力。特别针对灵隐、南山路区域,实行点对点投放,确保重点区域非机动车供需平衡。加强点对点服务。在灵溪隧道两端及城西公园停车场设置临时泊车租车点位,通过实情补足的措施,有效解决了停车场、地铁、公交站最后一公里骑行。加强企业互动,增加了“潮夕服务”。单车企业运维服从属地管理处现场指挥,实时增减路面车辆,确保点位有序,特别是确有需求的集散区域,及时补足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