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天很多人都爱喝点冰镇饮料,除了各种甜饮料外,还有一种饮料很多人夏天都爱喝,那就是冰镇啤酒、鸡尾酒等——酒精饮料。
近日,一位35岁的年轻设计师董先生(化名)一连喝了半个月后,自己出现止不住的手抖、走路摇晃、眼睛模糊、记忆力下降等状况,随后经过医生检查后确诊:他的“脑子坏了”!
鸡尾酒,健康时报任璇摄
连喝半个月,他的“脑子坏了”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的董先生是一名设计师,今年35岁,平时很少喝酒。自从4月中旬回老家参加婚礼后,一连半个月他都“浸泡”在酒精的世界里,连喝了半个月。
4月15日:婚礼当天鸡尾酒、白酒、啤酒都喝,凌晨3点睡,5点起;
4月16日:继续“赶场”喝洋酒、白酒,再次熬到凌晨;
4月19日:见到老同学,白酒、啤酒接着喝;
4月23日:白酒+啤酒+KTV,一直嗨到凌晨3点;
4月24日:喝酒后走路摇晃、不慎摔倒,次日双手发抖,仍硬撑继续喝;
4月29日:睡不着,用白酒和鸡尾酒“助眠”,结果一夜无眠……
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董先生本以为手抖、走路摇晃只是因为喝醉酒的表现,但随后还出现了意识模糊、口齿不清、记忆力下降和视物模糊,眼睛需要盯住一个地方很久才能看清物体。最后开始出现幻听:听到有人敲门,耳朵里有杂音,还能听到熟悉的人讲话……
董先生的手止不住地抖动
于是他马上到医院就诊,并被转入神经内科。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诊断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
什么是“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医生解释,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城市,胼胝体就是连接左右脑的“跨海大桥”,而胼胝体压部正是桥上的“核心枢纽”。当它因酒精、熬夜或感染“肿了”,大脑信号就会“堵车”,引发一系列“故障”。
董先生大脑的影像结果显示,胼胝体压部发生病变
所以,董先生才会出现视物模糊、看不清东西等问题。除了“压部”,胼胝体的其他部位也有病变,所以小董才会出现幻听、手抖等症状。如果简单来说,那就是把“脑子喝坏掉了”。
1700例尸检报告发现:
这种饮料真的伤大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喝酒伤肝”,其实喝酒其实更伤脑!如果身边有长期喝酒的人就会发现,很多人喝酒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不停地手抖,这就是酒精对大脑神经系统的长期损害。
2025年,《神经病学》期刊刊发的一项研究,对1781已故者的大脑进行尸检分析发现,喝酒是真伤脑!每周饮酒8杯及以上的人,脑部血管病变的比率为44%,相较不饮酒的人风险高出133%;与从不喝酒的人相比,平均要早死亡13年。
研究截图
研究中“1杯酒”到底是多少?研究中定义的“1杯酒”含有14克酒精,相当于:
· 500毫升啤酒
· 150毫升葡萄酒
· 45毫升烈酒(白酒、威士忌)
酒精饮料如何伤害大脑的?研究发现,酒精会导致大脑透明小动脉硬化症,进而引起小血管变窄、变厚和变硬,使血液流动变得困难,从而随着时间推移损害大脑,并以脑部损伤区域(病变)的形式出现。
研究还发现,重度饮酒者(每周喝8杯酒及以上)和前重度饮酒者发生tau蛋白缠结(与老年痴呆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概率分别高出41%和31%;相较从不饮酒者,重度饮酒者平均大脑重量轻4.45克/厘米。
所以,夏天很多人喜欢喝冰镇啤酒,每天喝一听500毫升啤酒很轻松,但可能已经在悄悄伤害你的大脑了!
健康时报任璇 摄
没有健康饮酒量
出现这4种疼痛,必须戒酒了
长久以来,有不少人认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少喝一点红酒通血管、改善心情、助眠等等,其实不管从目前已知研究还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结论都是一致的:不存在对健康没有影响的“安全”饮酒量,任何饮酒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
对于长期饮酒的人来说,尽可能早点戒酒。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支杰华2023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提醒,身体这4个部位出现疼痛,可能是戒酒的“警示信号”。
信号一:肝脏疼痛
肝脏作为代谢器官,最容易受到酒精的刺激和伤害。长期大量地喝酒会导致肝脏疼痛、肝区不适感、肝功能异常等症状。胀痛感、闷痛感或者持续性钝痛感等,是常见的肝脏疼痛表现。
信号二:胃部疼痛
酒精对胃黏膜具有刺激性作用,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引发胃炎和胃溃疡。胃部疼痛通常表现为上腹痛、胃灼热感、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信号三:心脏疼痛
过量摄入酒精不仅可能导致肝脏的损伤,还可能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长期酗酒的人可能会出现心脏疼痛的症状,主要考虑与酒精会对心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心律不齐、心肌缺血等问题相关。心脏疼痛通常表现为胸骨绞痛、刺痛、胸闷和气促等症状。
信号四:肌肉关节疼痛
酒精会导致体内水分丧失,引发脱水,进而加重肌肉和关节的负担。肌肉痛、关节炎和痛风等问题常见于酗酒者,具体表现为肌肉酸痛、关节肿胀和疼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