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作为中国数字建筑大会2024重点论坛之一,以“释放数据价值,交易效率效益双升级”为主题的数字交易专题论坛在广州举办。论坛期间,《2024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简称2024数字交易白皮书)发布。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布宁辉作为联合发布单位代表,结合白皮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行业前瞻性分享,阐述新时代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行业要求、发展方向和转型路径。
新发展阶段催生新价值取向
在政策加持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成效显著。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的问题、挑战也接踵而至。对此,布宁辉作了深入剖析。
一方面,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类型、交易方式趋于多元化;区域壁垒和条块分割等问题日益凸显;部分专业领域纵深发展衍生新应用。“经历第一轮快速发展,简单的电子化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深层次的业务需求,交易流程的灵活、业务的复杂、监管的时效对平台提出新要求,强化平台专业性已是大势所趋。”布宁辉说。
另一方面,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在财政性投入减少的大背景下,既要保证服务效能,又要提升运营效益,是又一大挑战。因此,建立市场化的机制,兼顾平台服务提升与交易成本降低,成为平台发展的新选择。
瞄准平台专业化、运营市场化、服务智能化发力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化转型下半场,如何实现破题跃迁?布宁辉认为,应坚持系统性数字化的理念,瞄准平台专业化、运营市场化、服务智能化三大方向,持续深化平台整合共享。
布宁辉认为,推动平台专业化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大中台小前台”,依托中台通用能力输出,借助低代码快速开发平台,实现信息系统“装配式”搭建,既能避免IT资源重复投入,又能降低试错成本。二是“区域协作实现四个融合”,即打造数字化平台体系,推动信息融合、服务融合、监督融合、技术融合,让“不见面交易、无干预监管、全线上服务”成为现实;三是“交易全线上+要素全覆盖”,基于新技术融合打造专业服务平台,赋能市场主体、生态伙伴,让投标方案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推动交易公开透明、高效便捷。
为何要推进平台市场化运营?布宁辉认为新阶段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面临诸多新需求,如平台服务效能、交易主体满意度如何提升,平台建设资金如何筹措等。市场化解决方案指向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主体满意度和平台服务能力,进而达到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
服务智能化方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BIM技术、AI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性数字化平台发展,基于广联达自研AecGPT建筑行业大模型,叠加招投标领域知识库体系,通过大量建筑行业资料、数据进行训练,搭建建筑行业AI模型底座,构建“招投标文件解析+智能辅助评标”双引擎,真正实现技术标智能评,打通智能辅助评标最关键一公里。
夯实BIM、大数据、AI三大基础能力
围绕以数字化转型助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升级,布宁辉建议行业各方重视三大策略:一是做实平台支撑,融合创新开拓;二是深挖数据价值,强化数智引领;三是用好市场机制,赋能平台发展。
就工程交易而言,特别要夯实三个基础:BIM数据能力,通过工程项目深度数字化,实现结构化数据存储和基于同一模型的业务协同;大数据能力,通过搭建大数据体系,进一步提升数据共享、积累、处理、加工和应用的能力;AI能力,依托数据+算法,实现行业高度智能化。
报告最后,布宁辉阐释了平台升级的路径方法,“在三大基础能力加持下,首先要聚焦沉淀好数据,形成更专业的数据赋能,再通过智能算法驱动和高效网络协同,持续优化平台服务能力。依托好的平台,提升交易主体业务体验与行业治理秩序,最终实现优化营商环境的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