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2023·中国-中亚人权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人权发展”,旨在增进中亚国家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人权发展理念、道路及成就的理解和认知,促进中国同中亚国家民心相通。
据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路走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所承担的外星发射任务,正在助力拓展我国在太空的“一带一路”朋友圈。
2023年1月13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亚太6E”卫星,卫星聚焦东南亚市场,为该地区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
当火箭耀眼的尾焰照亮大凉山谷,当“亚太6E”卫星翱翔浩瀚宇宙,太空“一带一路”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在这颗卫星升空的地方,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航天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为我国对外卫星发射赢得了良好声誉,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也从“一席之地”闯出了“一片天地”。
时针回拨,1984年11月,全国各大报纸都在最显著的位置,刊登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行对外开放,承揽国外商业卫星发射业务的消息。
然而同一时期,国际航天发射市场却发生了一系列意外。
1986年,被称作世界航天史上的黑色灾难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法国“阿里安”火箭和美国“大力神”火箭相继发射失利……
一连串的厄运,使世界运载火箭市场出现了用户排队等待的局面。
就是这一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接到了第一单外来生意:发射“亚洲一号”卫星。
万事开头难。面对巨大的压力,西昌航天人迎难而上、不惧艰险,用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世界。
1990年4月7日,“亚洲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3个打入国际航天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外电评论:中国这次成功发射的意义,绝不亚于当年的原子弹爆炸!
至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航天发射中心,成为了中国航天对外开放的标志“窗口”。
2007年5月1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这是我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掀开了中非人民传统友谊新的一页。
“5、4、3、2、1!点火!”
2008年10月3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成功将“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我国首次向拉丁美洲用户提供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服务,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原来,该星是委内瑞拉拥有的第一颗通信卫星,主要用于全国范围的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网络等领域,并在南部边远地区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业务,对于委内瑞拉改善国家基础设施、造福边远地区民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该星在委内瑞拉被命名为西蒙·玻利瓦尔卫星,以纪念这位19世纪拉美独立运动领袖、委内瑞拉民族独立英雄。
任务成功后,时任委内瑞拉总统的查韦斯还亲自通过电话,对此次发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现在的星空也有我们一份咯!”
2015年11月2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作为我国向东盟国家和地区出口的首颗卫星,“老挝一号”可为老挝提供卫星电视直播、无线宽带接入、国际通信等服务。
发射成功的那一年,正值老挝建国40周年,卫星的升空,为他们即将到来的国庆节送上了一份“大礼”。当宣布成功的那一刻,时任老挝国家主席的朱马里·赛雅颂说:“老挝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中方帮助老挝发射卫星的喜悦之中。”
在一次次外星发射中,增加的不仅是太空中卫星的数量,更是增添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情厚谊。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从“长征火箭+外国卫星”到“长征火箭+中国卫星”的不断跃升,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3年前首次执行对外商业发射任务以来,一代代西昌航天人用智慧、鲜血和生命铸就辉煌,探索形成了商业发射、搭载服务、整星出口、“天地一体化”等多种国际航天商业服务模式。
迄今为止,中心共为近2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发射数十颗卫星,圆了他们的航天梦。
从太空遥看,一颗颗卫星架设出一条“太空丝路”,与蜿蜒的“一带一路”遥相辉映,共同把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密相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伟大事业催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展望未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全体科技人员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一次次成功发射,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作者 | 黄国畅、胡煦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