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的衰退,使得老年人更加容易罹患各种疾病,而用药频繁、合并用药较为多见,使得用药误区也颇多。例如吃药多喝水,已经成为人们的惯性思维,然而,服药喝水不能一概而论。水喝多还是喝少,喝什么水,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茶水清香怡人,深受中老年朋友的喜爱。如果吃药时正好手边没有白开水,就一杯淡茶同服是否可以呢?答案是最好不要。
因为,在茶水“温柔”的外表下,其实含有较多的鞣酸物质,如果和药物中的某些成分结合,会对人体健康不利。除此之外,其他饮品也最好不要用来送服药物,防止和药物产生作用之后影响健康。中老年人服药时,还是应该注意用温开水送服为宜。
药物会“失效”!服用这些药物期间最好不要喝它们
究竟哪些药与茶叶结合会形成1+1<2的效果呢?首先,用来补血的铁剂常用来治疗缺铁性贫血,中老年人服用该类药物时不宜喝茶,否则会导致药效下降。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由于茶叶中含有鞣酸,会导致铁剂(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的药物成分发生沉淀,影响吸收,不建议与茶水同服。值得一提的是,鞣酸还会降低多潘立酮片、甲氧氯普胺等促动力药的功效,所以服用这类药物也要避免喝茶。
除此之外,茶叶会使胃酸分泌升高,所以中老年人在服用抗酸类药物时也不宜喝茶,如氧化镁、碳酸钙等。
除了茶水,果汁、牛奶等其他风味饮品也需特别注意。例如,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这一类的降脂药物时喝葡萄柚汁,会抑制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代谢,可能会增加其不良反应。
老年人在服用环孢素、他克莫司时,如果同时服用葡萄柚、柚子,会导致两种药物浓度增加。增加高血压、血清肌酐值升高、头痛的风险。
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非洛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的老年人,如果同时服用葡萄柚汁,可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等不良反应,甚至影响血压和心率。
老年贫血患者服用铁剂时,不宜用牛奶冲服或与饮用牛奶时间太近。因为牛奶中的钙可与铁剂在小肠发生吸收竞争,降低疗效。
喝多?喝少?不喝?服用这些药!请务必注意饮水量
上文我们讨论了中老年人在服用药物时,最好不喝的“饮品”们。那么清水就一定“万能”吗?什么时候多喝,什么时候少喝呢?
一般情况下,为防止药片和胶囊在老年人的食管卡顿,要喝足量的水。千万不能干吞药片、胶囊,这样容易损伤食管。而服用不同药物所需的饮水量也不同:
通常服用药片、胶囊要喝足60ml-100ml水。服用氯化钾、阿司匹林、氨茶碱、保泰松、吲哚美辛、泼尼松、阿仑膦酸钠片等药物,应喝200ml以上的水。
除了必须要喝水的药,服用以下这些药时,请注意多多喝水。
盐类泻药:如硫酸镁、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复方磺胺甲唑等;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片;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片等。由于其代谢物溶解度低,易在肾脏、尿道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痛等,所以中老年人服药时要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
有时候,“多多益善”也不是问题的标准答案,遇到氢氧化铝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磷酸铝凝胶等胃药时,由于其作用是在胃黏膜或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因此不宜饮水过多。
其实,吃药配水在某种情况下也并不是一定成立的。例如,中老年人在服用部分止咳糖浆、口含片等,例如:复方氨酚美沙糖浆、愈创甘油醚糖浆、羧甲司坦口服溶液、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咽立爽口含滴丸等。
因为需要药液停留在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来达到减轻黏膜炎症、阻断刺激、缓解咳嗽的作用。而水会稀释药液,减弱止咳作用。所以喝完糖浆、口含片5分钟内尽量不要喝水。
多药合用有要求,老年人用药原则需遵守
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平均患有 6 种疾病,常需要多药合用,包括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未知的中成药,平均9.1种,多者达36种。50%的老年人同时服用3种药物,25% 服用 4-6 种药物。一般来说,合用药物达5种即称为多重用药。
在服药的过程中,要提醒中老年人按时按量服用,可以采用分药盒提醒服药。此外,要尽量避免发生漏服,漏服的影响因药物种类而异,如果漏服的药物是补钙药物或者维生素类药物等,偶尔漏服没有太大关系;但如果是心脏支架、搭桥术后服用的抗凝药物等重要药物,漏服可能就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必须严格遵守医嘱上的服药时间。
如果手边有事,一下忙忘了,是否需要补服?一般来说,如果距离下一次服药时间已经很近了(如1-2小时),就不要补服。如果离下一次服药时间还很远(如5-6小时),就可以补服一次。补服时不用双倍服用,按正常单次剂量服用即可。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相信不少老年人除了日常的治疗性药物以外,还会吃一些保健品,那么保健品会不会与药物产生什么反应呢?
首先,要明确保健品的成分,是否会与治疗药物产生冲突或者重叠,如果冲突则不要同服,如果成分重叠,则应注意调整或停服,不要超过安全剂量。
在使用保健品时,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不要盲目听信夸张的广告推荐,甚至停用治疗药物,用所谓的“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来代替治疗。请中老年朋友一定要记住一点:正规的保健品只可用于日常保健,并无治疗效用。
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药剂科 刘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