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由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国际科学计划等单位编制的《2023年全球自然灾害评估报告》(中英文版)(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正式发布。
评估报告分为主报告和专题报告。主报告包括2023年全球自然灾害的概况、特点与格局;三个专题报告则分别关注了2023年中国自然灾害情况、2014-2023年全球高温时空特征情况以及2023年土耳其地震灾害情况。评估报告综合利用了全球灾害数据库(GDDAT)、国外灾害数据库(EM-DAT、GDACS、IFRC等)、中国政府部门灾情数据、部分保险公司(慕再、瑞再等)的数据资料,获得了相关行业部门、国际机构、国内社会组织、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支持。
评估报告显示,与过去30年(1993-2022年)均值相比,2023年全球自然灾害频次偏少3%,受灾人口偏少53%,死亡人口偏多73%,直接经济损失偏多32%。其中,洪水灾害最为频繁,共发生152次,比历史偏多3.5%,受灾人口最多,达3239.28万人,与历史平均相比偏少66%;风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约1008.45亿美元,较历史偏多50%;地震活动次数有所增加,死亡人口最多,达62451人,与历史平均相比偏多140%。
报告还分析了2014-2023年全球高温时空特征,发现在高温热浪危险性和人口暴露度的共同影响下,印度半岛的恒河平原、非洲的中西部、亚洲的东部和西部的人口高温热浪风险相对较高,凸显了全球共同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紧迫性。报告还对2023年2月发生在土耳其的地震灾害进行了分析,发现这场地震已成为全球近20年来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彰显出建立与完善跨国救援机制、加强国际地震灾害人道主义合作的必要性。
2024年10月13日是第35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而定期发布全球自然灾害评估报告不仅是灾害领域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以及保险、再保险公司的通行做法,更是全球灾害信息沟通的重要纽带,也对于推动年轻一代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知识有积极作用。今年是我国机构第5年编制此类报告,该系列报告将持续为推动我国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全社会综合减灾能力,为向全球提供科学权威的中国灾害数据资料、更好地促进国际防灾减灾合作做出贡献。